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山鹧鸪(Arborophila rufipectus)是中国西南山地特产珍稀鸟类。由于亚热带阔叶林的破碎化,其种群数量显著下降,故对其生态习性概括既具有理论意义,又具有保护价值。该文基于近10年的大量相关资料,综述了四川山鹧鸪生态习性研究的最新情况,全面介绍了物种的地理分布情况、种群数量、对栖息地的利用、繁殖特征、鸣声特征和保护地位,并对该领域今后应进行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民族声乐演唱中有七个问题是基础性的问题,弄清这七大问题中的有关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内部联系,是迈向民族声乐的教学和演唱的一条成功的大道.反之.如果不能弄清这些基本问题,学习民族声乐就会寸步难行,甚至产生各种嗓音疾病.这七大基本问题分别是:一、民族声乐演唱的基础--歌唱的气息,二、民族声乐演唱的标尺--共鸣,三、民族声乐演唱的关键--打开喉咙,四、民族声乐演唱的核心--咬字吐字,五、民族声乐演唱的难点--真假声结合,六、民族声乐演唱的目的一声情并茂,七、民族声乐演唱的必然阶段--字声结合.  相似文献   
3.
声乐技术是每个从事声乐工作和声乐教学的人研究课题。随着声乐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声乐技术的研究也越发深入。声乐技术运用的正确与否,决定了歌者歌曲演唱水平高低,因而对声乐技术进行剖析、诠释,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在声乐教学中 ,教学双方都应努力做到 :以相对的观点 ,全面地认识歌唱发声中的主观感觉和技巧 ,使声乐教学更具科学性 ,并日趋完善 ,使歌唱的表现力更为丰富、生动。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能够发声的主要动物类群的有关声通讯系统研究的新进展,无脊椎动物的发声通讯器官是附属于其他功能器官上的,而脊椎动物多已进化出专用的发声器,鱼类的音鳔和电器官,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用以发声的喉,鸟类的鸣管管通讯器官,都具有相同的胚胎起源,但适应于不同的生活环境而产生结构和功能的差异,较高等的类群,其发声通讯器官也较复杂的完善。  相似文献   
6.
7.
在北京以外的高校开设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由于语言环境的影响,将会面临更大的专业技巧挑战。将语音训练放在语流之中进行,关注语流中语音状态的变化,在音素、单音节、四音节控制稳定的基础上.同时加强语段的训练,会使学生在明确局部小单位训练基本要素准确的基础上,尽快地进入整体大单位训练.在训练的同时加入语境、意象的理解、感受、体验,就能够避免因为单个发音要素的训练有可能会导致的呆板、机械的状态。  相似文献   
8.
宋超 《科教文汇》2013,(26):120-120,122
正确发声是音乐初学者和音乐从业者入门的前提和专业成长的关键。笔者从发声方法、发声训练及嗓音保健等方面对正确发声进行探讨,希冀对音乐初学者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传统武术发声起源及其生理、心理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武术发声起源于图腾崇拜,发声是人体内外一个既复杂又有规律可循的生理、心理行为,武术发声并不是只强调某一发声器官的功能作用或某一共鸣器官所产生的效应。本文从各个角度对武术发声进行了概括和总结,以期对练武者的发声提供一定的理论帮助。  相似文献   
10.
中小学教师是嗓音病的高发人群。通过发声训练和身体姿势调试,帮助中小学教师在课间和课后对发声系统的失衡进行简单必要的调整,有利于改善其嗓音过度疲劳状态,提高教学效果,重塑教师声音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