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1.
鸳鸯蝴蝶派与吴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地为鸳鸯蝴蝶派提供了丰富的作家资源,这个作家群体的形成是吴地教育发达、人文荟萃的文化传统的结晶,体现了吴文化尚文重教的文化性格.鸳鸯蝴蝶派所选择的民间文化立场,与吴地文人墨客积淀下来的隐士、逍遥哲学有着渊源关系,是隐逸文化传统的延续,在本世纪初则演变为闲适文化.作为闲适文化的表征,鸳鸯蝴蝶派的文学特征是传奇、言情、画风俗,深受宋元明以来兴盛于吴地的话本、拟话本小说的影响,特别受到《三言》的影响,鸳鸯蝴蝶派的传奇作品,往往蕴含着吴文化的内涵,特别是对一些奇人的刻画,能够表现吴人特有的生存方式和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2.
故宫博物院藏西晋陆机《平复帖》,是著名的传世法书巨迹,关于其书体,宋代以来即众说纷纭,至今尚无统一结论。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与“吴人书法”在书史体系构建中的缺失有很大关系。东晋葛洪《抱朴子》记载,三国时期,江南形成了与中原风格差异较大的吴人书法,其特点是用笔古拙受行书影响较小。东吴灭亡后,吴人书法家出现了改学中原新书风的潮流,但从《南史》和唐代窦臮《述书赋》所收录吴人书法家作品的品题,可以发现,直到南朝初年,吴人古拙保守的书风仍在延续。吴人书法的视野,为理解《平复帖》书体问题及书写年代,都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自先秦以来,王朝对于"天下"政治秩序的观念存在着一个丰富变化的过程。具体而言,楚人以文化特征的改变,一直在华夏和蛮夷两种称呼间摇摆;吴人对楚人的牵制作用,使得他们被赋予了周王室后裔的身份;越人在自身实力强大的背景下,逐渐摆脱了楚人的控制,为自己构建出大禹子孙的形象。伴随着国家的一统,楚人、吴人和越人所依托的政治体依次消失,但他们所蕴含的文化概念却持续存在。  相似文献   
4.
百般装态     
孙雅彬 《大学生》2014,(19):77-77
正装是个中性词。人们不喜欢"装"的人,却都逃避不了装。关键看怎么装,装成什么。为了一城一池,短时间装是技巧和策略。装的时间足够长,便成了目标和追求。假使压制内心无数恶意,装了一辈子好人,那就是一个真正的好人。林林总总的装,有好有坏,有悲有喜,有高有低。不合时宜的装,留下令人耻笑的愚氓。宋襄公和楚成王在河南泓水之滨带着各自的军队,准备开战。宋军已经拉开阵势,楚军还在忙着渡河,右司马目夷望着密集如蚁的楚军,急切地催促宋襄公,楚军兵多,咱们人少,趁他们渡河赶紧下令发动攻击吧。关键时刻,宋襄公开始装。他说,仁义啊,兄弟!我听君子讲,作战时不攻击伤兵,不伤害老年  相似文献   
5.
葛楼 《职业圈》2008,(13):34-37
我们开始时在全国范围内通过各种渠道对孩子的家长进行教育工作,强生婴儿这个品牌的发展跟我们的教育工作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说到吴地古典园林的兴盛,人们往往会提到诸如:安定的社会环境、富庶的市镇经济、充沛的水石资源和秀美的自然山水。此说不无道理。但是,园林修筑的重要动力,取决于造园的人,取决于造园人对园林的依赖和需求,取决于他们对园林的嗜好和偏爱,进一步说,取决于吴地的地域风情,这自然就涉及吴地的民风民俗、衣食住行、起居生活乃至思想观念。结论是:地域风情是吴地古典园林兴盛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7.
名落孙山     
[拼音]míng luò sūn shān[出处]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托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相似文献   
8.
本文题录六种清代吴人稿本丛书,对作者生平、各子目的主要内容及其文献价值诸方面,作了全面而简明的解说,并据稿本所载,辨证其他相关文献记载的失误。所录六种丛书现藏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和国家图书馆。  相似文献   
9.
关于言子的籍贯,学界历来有鲁人说、吴人说、南京人说三种说法,通过梳理言子籍贯落地常熟的过程,可以正本清源,还原历史真相。在确证言子籍贯的过程中,南宋时的孙应时、朱熹起到了关键作用,经过他们的努力,基本确立了言子籍贯吴人说。孙应时代表着官方对吴人说的认可,朱熹则代表着学界对言子籍贯的认可。这一学案的考察,对于当今传统文化研究,尤其是以言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以及江南文化的研究有着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