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0篇
教育   32篇
体育   2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6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媒体评论     
《围棋天地》2005,(15):21-21
体坛周报:面临三大难题,足球报:聂马争霸还在延续,钱江晚报:大帅岂能无令箭。  相似文献   
2.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各地都市报开始崛起,并创造了一个“都市报神话”。目前浙江市场上主要有四家都市报。其中《钱江晚报》作为浙江省最强势的都市报,多年来一直领跑全省平面媒体,拥有全省最大的出版规模和发行规模,广告收入居全省第一。《都市快报》是《钱江晚报》的最大竞争对手,近年来两者的竞争处于胶着状态。  相似文献   
3.
7月17日,钱江晚报"30年改革开放30个难忘瞬间"老照片巡展及征集列车,驶入杭州长庆街道王马社区。笔者有幸目睹居民争献老照片、热议老照片背后故事的热烈情景。早上9点不到,闻讯赶来的热心读者就挤满了小巷里的王马社区文化活动室。他们带着自家珍  相似文献   
4.
如何在竞争激烈的报纸零售市场中,使钱江晚报的零售走出一片天地来?总结钱江报刊发行公司的实践,可概括为两个字:创新,即紧紧围绕“四项指数”——服务能力指数、品牌影响力指数、盈利能力指数、“要数”管理健康指数的建设,全面提升对零售市场的掌控力,以此走出一条钱江晚报的零售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5.
钱江晚报》在今年的春节报道中,从农历大年初一至初七,每天以数个版的规模推出《拥抱大众——来自本报记者基层联系点的报道》。这组报道以一种全新的姿态,把各类岗位、各个群体人的节日经历及其对今后的期盼生动地展现给读者,使各类读者从报道中仿佛看到自己的影子。报道出来后,引起了业界的关注。本刊特刊发对这组报道的分析文章,从中可以看出《钱江晚报》在探索都市类报纸如何进一步贴近大众、回报读者,如何增强新闻竞争力等方面所作的积极尝试。  相似文献   
6.
吴文 《新闻实践》2006,(12):49-50
钱江晚报9月份的读者评价调查月度分析报告,给人欣喜:总体满意度为80.3分,是从今年5月份开展读者调查以来得分最高的月份。调查报告显示,9月份有16天的晚报读者综合满意度在80分以上,其中得分最高的9月26日,达到84.6分,9月29日、28日、19日和25日也排名前四位,得分都  相似文献   
7.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大力提倡以人为本,人物报道应该成为新闻报道的重头戏。但如何增强人物报道的新闻性,使之紧贴读者,可读、可信、可学,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总结。我国正处于转型社会,人们的精神需求和阅读取向多元化,这对人物报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提供了更宽广的空间。近年来,各媒体开设了人物报道的专版专栏,推出了一批有影响的人物报道,取得了骄人成果,也说明人物报道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拓展。  相似文献   
8.
老愚 《传媒》2004,(10):32-33
《武汉晚报》曾以影响几代武汉人的巨大品牌价值齐名于《钱江晚报》.《扬子晚报》和《深圳晚报》,并称晚报界的“四小龙”。进入到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后,《武汉晚报》并没能躲过市场浪潮的冲击,在长达8年的攻防战中,从无限风光的巅峰滑落到濒临死亡的深渊,再到重返生天,从倾全力办子报到排万难合并重组,  相似文献   
9.
新闻摄影竞风流——访钱江晚报摄影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丽娟 《新闻实践》2005,(10):45-48
钱江晚报,有一个部门的知名度颇高:这个部的记者不仅发稿量在浙江同行中最多,而且每年在全国或省内的新闻评奖中获奖也最多;在浙江省新闻摄影年赛中,该部记者连续五年在奖牌数量上名列第一,其中2004年共获3金1银7铜的好成绩;在全国晚报新闻摄影作品评选中,也连续五年奖牌总数名列前茅,2004年该报图片专题报道还获得了特别奖。  相似文献   
10.
《新闻实践》2007,(7):19-21
根据县市报转型的要求,5月8日至19日,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所属的9家县(市)报,各派出一名记者分别到钱江晚报和今日早报参加实习培训。短短12天时间,他们放弃了“双休”假期,不仅跟着指定的老师走街串巷、东奔西走,而且主动向两家报社的专家、领导求教,利用参加每一次谈版会、编前会、重大主题策划会、采访业务研讨会的机会,汲取“营养”,学习真经。为进一步扩大学习成果,本刊刊登他们在培训总结座谈会上发言中的精华部分。我们相信,这些同志的体会,对县市报的转型会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