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0篇
科学研究   7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3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刘保全 《新闻三昧》2008,(11):49-51
时下,“脚板底下出新闻”,“脚板底下出精品”这样一句被新闻工作者信奉的至理名言,一个朴实无华的道理,却遭到了一些人的质疑和冷遇。这些人认为,在网络、通讯设备高度发达的时代,再提“脚板底下出新闻”已经不合时宜了。在这种思想的误导下,一些记者靠从网上扒新闻,从别家报纸上摘新闻,从通讯员的来稿上窃新闻,从新闻发布会上“剪”新闻。  相似文献   
2.
李沐青 《辅导员》2014,(9):57-57
"友情"这个词就像一颗怪味豆,有酸、有甜有苦、有辣。什么?你不信,那就尝尝怪味豆的味道吧!酸一天,我和一个同学正有说有笑,走在去学习电子琴的路上,突然,一个"大头钉"不合时宜的出现在我的身边,"大头钉"发话了:"嘿,青子,上次你的和弦水平还真高呀!呵呵!"我沉默……"那场面,差点没把全班同学给吓死!"我沉默……"小青青,那是你的独门秘籍吗?哈哈……"  相似文献   
3.
超女     
酷酷的发型,时尚的蓝色隐形眼镜,抢眼的白色耳钉,这些无不彰显着你的与众不同。没赶上“超女”报名时间的你在电话里哭得像小孩,后来一番艰难的口水战,你竟如愿报上了名。你在电话里不停地大喊大叫,嚷着让我亲临现场观看你的海选演出。放下电话,我不敢怠慢,拦了车就往你那里赶。中途,你一边向我报告现场动态,一边让我加速度。三五分钟就询问一次“到了没有”,快点、快点,再快点!我恨不得从司机手里抢过方向盘,踩死油门,让车飞向你的演出现场。我从数百人中找到了你,怀着激动的心情等待着你的出场。我不禁问询“:什么时候轮到你呀!”“马上就…  相似文献   
4.
我这人平时爱说三道四,不过不是泡杯茶水叼根香烟跟办公室同事闲扯的那种,而是喜欢爬爬格子,将自己对现实的一孔之见形诸文字并投诸媒体——其实从功用上看,这不过是换了一种形式的闲扯,甚至还不如办公室里的闲扯低碳。不过媒体对我这类"栽花少栽刺多"的闲扯似乎已渐渐失  相似文献   
5.
卫京 《健与美》2020,(4):16-17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中提到,新冠肺炎经呼吸道飞沬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之一。疫情期间,不戴口罩的近距离交流方式被严令禁止。而打喷嚏这种强烈“喷吐飞沬”行为,无论是由于鼻腔偶发刺激还是其他病理原因引发,未来都将成为公众场合的超级“不合时宜”事件。因为飞沫传疾威力,远比你想象的强!  相似文献   
6.
频繁拍卖 不合时宜 日前,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去世。大师生前以创新独到的艺术造诣及其非凡的艺术成就,令世人敬仰;尤其作品近年一直领涨,被认为是艺术收藏界最重要的“权重股”。  相似文献   
7.
阮纪正 《武当》2008,(9):4-7
中国承办奥运的成功和武术“入奥”未果,强烈的对照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传统武术本根(本质)和发展道路的认真思考。作为一名具有半个世纪拳龄的业余武术爱好者,笔者对于武术的若干问题曾有过一些断续地思考。然而“有所见也就必有所蔽”,基于自身局限,并没能力完全想清和讲清实际涉及武术发展的所有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本文只是把业余爱好者的若干非主流、不成熟和不合时宜的一隅之见,拿出来向诸位先进方家请教。  相似文献   
8.
学校临时通知有记者过来拍视频,主题是教孩子们在地震来临时如何抵御灾难。拍摄过程要求孩子在教官口哨一声响后,心领神会地钻到桌子下面。但是,这毕竟只是演习,无六岁的孩予对地震根本就没有概念,于是,“咯咯”的笑声不合时宜地从桌子底下传来。  相似文献   
9.
在这个过分强调爱与尊重的时代,大张旗鼓地谈班级规则似乎有“不合时宜”的嫌疑。虽不至于遭人唾弃,但也有被扣上“理念不新”、“境界不高”之类大帽子的危险。如果你倾听大师的经验分享,多是用一块糖或者一句话改变一个顽劣孩子的智慧,绝少会听到使用规则育人的妙招;如果你细听优秀班主任的感人事迹,多是呕心沥血、爱生如子的感人故事,绝少会有人讲科学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回归朴素     
潘文彬 《江苏教育》2013,(10):56-56
朴素,是一个颇为寻常的词汇,在追求时尚生活的当下,回归朴素似乎有些不合时宜。然而,朴素.又是一个意蕴丰厚的词汇,在追求科学发展的当下,回归朴素也正合乎时宜。的确,现在人们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富起来了,衣食住行的品质也愈来愈高了。这本属时代发展的必然。其实,朴素,不只是外化为物质的多寡丰简,而应该是人所具有的一种最基本的生活态度和道德情怀,是人的一种内在的精神品性和价值追寻。丰富的物质生活与朴素的生活情怀应该是相生相伴、并行不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