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崔敏 《安徽教育》2010,(5):15-15
<正>本刊讯4月1日,绵绵春雨中,在合肥市双岗小学如期举行的全省第五届"区域联动,同课异构"新课程研讨活动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香港特别行政区教育局高级学校发展主任麦丽霞小姐率领数十位香港教师欣然加盟研讨活动,与内地教师同台上课,同堂交流。  相似文献   
2.
乾隆帝少年时代便密切接触佛教,通过同章嘉三世的交往,深刻领悟了佛教文化;在与超字辈僧人同参法会的过程中,逐渐了解了上层僧人的趋炎附势,对其投机钻营的行径产生了厌恶之情;而在他少年时代的诗文集《乐善堂全集》中,其对佛教寺庙的喜爱,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对参禅悟道高僧的尊重多有描写。从这些诗歌中可以推断:弘历少年时代形成的佛教观具有理想主义倾向,这无疑影响了他即位后施行的佛教管理政策。  相似文献   
3.
上海墨海书馆开业以来,三十年间,外国教会、官办、中外商人争先恐后在上海办印刷厂、书店、出版社。有十多家。外国教会办:墨海书馆、美华书馆、土山湾印书馆、广学会(益智书会);官办:江南制造局翻译馆;中商办:申昌书局、点石斋石印局、图书集成局、同文书局、拜石山房、中西书局、鸿文书局、千顷堂书局等。  相似文献   
4.
正甲午战争过去了整整120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清政府之所以惨败,除腐败无能、应对不当外,日本军队在战前蓄谋部署已久,令清廷猝不及防也是原因之一。这其中,我们不应忘却在甲午的巨大灾难中,诸多鬼鬼祟祟的日谍身影,以及他们给中国带来的深重损失。战前日谍紧锣密鼓中日甲午之战,日本在海陆方面来势汹汹,其重要原因是他们收集、掌握了清军动向,以及海防等情报。从有关档案资料分析,在战前,日军在收集清  相似文献   
5.
王雪驹 《现代传播》2023,(12):40-47
日语“情報”一词即指情报、信息,这指涉了两者的同义关系。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情报、信息、新闻三者之间本身存在着共通之处,近代日本间谍即与日本在华新闻活动密切相关。1886年,日本军人荒尾精创办了日本在华首个正式情报据点汉口乐善堂,展开了对华情报调查活动。汉口乐善堂的日本间谍将“办报”作为“集体行动形式库”,加入东亚同文会所,通过办报刊延续其情报生涯。将汉口乐善堂情报活动纳入日本在华报业活动中予以考察,可厘清近代早期日本在华报业的人际网络、地域分布、情报属性的历史语境,也充分证明了近代日本在华报业的性质、特点、走向与日本对华战略在结构性关系上的共存一致。  相似文献   
6.
7.
日本在实行了“明治维新”改革以后,国家逐步走向富强。随着国力的强盛,日本也走上了侵略的道路,在“大陆政策”的支配下,到19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加大了侵华的步伐。两国开战贵在先知,为此日本在战前和战中有大量的间谍活动于中国。本文拟就甲午中日战争前后日本间谍在中国的活动情况及他们的结果做了一个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1894年9月8日,正当中日两国在朝鲜惨烈激战时,一份奏折却在紫禁城里掀起轩然大波:江南道监察御史张仲炘弹劾正当前敌的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罪名是骇人听闻的腐败、通敌。在这篇《奏陈北洋情事请旨密查并请特派大臣督办天津团练折》中,向以敢言著称的张仲炘,指控李鸿章及其子李经方向日本人出售大米和煤炭,李经方甚至与日本王室攀亲,还在日本开了一家洋行。张仲炘承认这些都是风闻,"始闻之而诧,继而不能无疑,如果属真,则自无怪乎纵容奸细、售买米煤之种种乖谬矣。"  相似文献   
9.
在中日甲午战争期间(1894-1895),日军派出不少间谍潜入中国,到处搜集情报.这对他们打赢甲午战争起了不小的作用.不过,也有不少日本间谍在中国落入法网,命丧中国.例如,清政府破获的三起日本间谍案中,就有五名间谍被处死. 石川伍一案 石川伍一是日本秋田县人,1866年出生.青少年时期,他就读于兴亚学校专攻中文.1884年来中国上海,在日本海军大尉曾根俊虎手下任职.三年后,他被派往日本在华的秘密情报组织——汉口乐善堂.  相似文献   
10.
十九世纪中叶以后,由于明治维新前后日本社会的动荡和维新以后价值观的变化,有相当数量的中国古书以及汉籍和刻本从古寺、旧家中流散而出,相当一部分通过各种渠道传入中国,如杨守敬从日本带回大量善本旧籍的事例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与此同时,活跃于中日两国之间的书商的商业活动也是汉籍回流中国的一个重要渠道。本稿利用前人未曾注意的中日两国文献资料及乐善堂的销售目录《乐善堂书目》,对岸田吟香与他经营的乐善堂在中国的图书出版和贩卖活动加以考察,在分析乐善堂出版销售活动的基本特征及其社会文化背景的同时,对十九世纪中叶以后日藏汉籍回流中国现象中商人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