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3篇
  免费   1篇
教育   422篇
科学研究   33篇
各国文化   25篇
体育   190篇
综合类   18篇
文化理论   11篇
信息传播   3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经世致用","中体西用"观的理论指导下,郑观应极力要求培养掌握近代科学技术的实学人才,阐发了设学堂、废科举、授西学、重考核的培养实学人才的途径.他把政治改良与开通民智、人才兴盛联结起来,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人才理论.  相似文献   
2.
铜川市档案馆珍藏有明嘉靖、清乾隆和民国时期编印的三部旧县志,其中后两部县志均在《人物志·贤能·寇慎》条下收录了顾炎武于1670年春(约为阳历四月)到同官(1946年10月以前铜川的旧称)县宜古村义兴原上拜谒老师寇慎墓时写下的墓志铭.  相似文献   
3.
4.
《收藏》2006,(10):191-191
鸿运斋历经半年的研究,创意制作成功中国第一套红木镶竹丝嵌玉家具。其特点是线条简洁舒朗,材质珍贵稀有,工艺空前绝后,视觉典雅富贵,品位高价格低。所以在今年5月18日至21日于深圳举办的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期间,征服了广东的客户,获得各方一致认同。  相似文献   
5.
乾隆朝甘肃捐监冒赈众贪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经 《历史档案》2001,(3):80-88
“乾隆季年,诸贪吏首亶望”。甘肃捐监冒赈众贪案始于乾隆三十九年四月。是年,陕甘总督勒尔谨以“仓储究不能全行足额”为由,奏请“重开口内外捐监例”,经乾隆允准。从此,甘肃全省官员借捐监冒赈集体侵贪达七年之久。乾隆四十六年案发,经查通省总督、历任藩司及道府州县各官半数参与侵冒,他们采用折银收捐,捏开灾赈分数报销侵吞赈银。  相似文献   
6.
2006年5月18日,一座埋没多年后又于先农坛被重新发现出土的清代乾隆御制诗碑,在首都博物馆新馆广场上组装竖立,成为该馆收藏的重量级的一件展品。  相似文献   
7.
承德外八庙珍藏清代著名宫廷画家丁观鹏绘制的十六罗汉玉版画.该画嵌紫檀边,长38cm,宽16cm,厚0.8cm.正面绘描金罗汉像,另一面为描金铭文"十六罗汉之名见于<法住记>,咨之章嘉国师云西域但有十六之号而无十八常闻……命丁观鹏写十六应真像.乾隆丁丑清和御笔".  相似文献   
8.
《十家宫词》收入唐宋五代宋人宫词十种:宋徽宗赵佶《宫词》三卷、宋宋白《宋文安公宫词》一卷、唐王建《宫词》一卷、后蜀花蕊夫人《宫词》一卷、宋王硅《宫词》一卷、宋胡伟《宫词》一卷、后晋和凝《宫词》一卷、宋张公庠《宫词》一卷、宋王仲修《宫词》一卷、宋周彦质《宫词》一卷.清康熙二十八年胡介祉贞曜堂刻本.  相似文献   
9.
早在清初,正阳门外就出现了一家名叫荣禄堂的民间报房。当时有山东人携带报纸辗转西北各省,销路相当不错。乾隆中叶,政府放宽了私人办报的权限,民间报房出现了兴盛的迹象,有人私设报房,专门以编发报纸为生。清末在正阳门外大街西侧的一些小胡同里,尤其在铁鸟胡同一带,是民间报房的集中地,也是新闻史学界界定的清末民间报房发行活动的中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筱青 《军事记者》2006,(10):59-59
《清史稿吴熊光传》记载:创造过康乾盛世的乾隆皇帝,到晚年卸任后,曾对自己在位60余年的功过作过一次简短的总结:“朕临御六十年,并无失德,唯六次南巡,劳民伤财,做无益害有益。”这个自誉为“圣明之君”的乾隆,对自己60年的临御,为啥特别点出6次南巡是唯一一件错事?就在于他明智地看到了此举“劳民伤财”,“做无益害有益”的严重后果。这个结论,可以说是出人意料,石破天惊。这个记载,出自较正规的清史,应该是可信的。说其出人意料,是这个结论与社会上流传的大量野史、传说大相径庭。尤其是近几年来,《戏说乾隆》、《乾隆游江南》、《南巡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