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1篇
教育   27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新闻事实是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方式的多元化发展以及新闻报道领域的扩展,一种新的事实类型——争议性新闻事实开始不断在新闻报道中出现。  相似文献   
2.
2006年12月23日,《农民日报》刊发了《为老百姓多做实事是人生最大的乐趣——记湖北省沙洋县县委书记黄爱国》(以下简称“黄爱国”)一文,文章分“铁腕治干”、“百官共廉”、“民为父母”和“各方评说”四  相似文献   
3.
恐龙尚存?     
经过最近10年“黄金时期”的研究,有关恐龙的一部分争议性话题可以有初步结论了2006年12月24日,美国《科学》杂志刊文称,西班牙发现了一具极为罕见的巨型恐龙化石,其大小超过了以往在欧洲大陆出土的任何一种动物化石;仅仅几天之后,2007年1月7日,中国江西赣县茅店镇又挖掘出了数十枚恐龙蛋化石。专家根据恐龙蛋的形状分析,至少存在三种类型的恐龙。  相似文献   
4.
大约在上世纪70年代一直到80年代,“教师算不算一种专业”,常常是一个争议性的话题。近十多二十年来,这种议论已经极为少见。“教师不算专业”,意思是随便谁都可以担当起教师的职能,这在近年来说,已经是愈来愈不可能了。但是,到底教师这个行业的专业性在哪里?还是非常值得研究的。即使是今天,在边远的、贫困的地方,还是会有没有经过培训的人员担任教师,  相似文献   
5.
"神入"一词在中学历史教学界并不陌生,但仍是一个颇具争议性的概念,甚至国外有学者戏称为"不敢说出其名字的概念"[1]。那么这一概念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应如何正确把握?特别是在大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今天,关注对这一概念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又有怎样的现实意义?本文拟就此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6.
争议性新闻事件的报道是考察新闻媒体公信力的一个最佳场域。争议性新闻事件由于其自身的争议性,势必引发多元化的社会舆论。因此,新闻媒体采用什么样的信息组合方式或日框架来磨合信息,进而以何种新闻图景呈现事实便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华南虎照片”事件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几家媒体的报道进行量化分析,运用框架理论,探讨媒体是如何设置新闻框架、再现这场争议,进而影响或引导公众对争议性事件认知的。  相似文献   
7.
大众媒体应该如何报道代表委员具争议性的个性发言,成为全国两会报道值得思考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8.
尚简用晦的“春秋笔法”是古代小说家叙事写人的重要手法之一,它是一种蕴涵着丰富阐释能量的叙述手法,这直接导致了文本巨大的审美张力,从而赋予读者以自由的审美创造空间。不同读者具有不同的审美趣味、鉴赏水准和接受心境等,而“春秋笔法”又赋予小说文本以很大的开放性,这势必造成小说主题阐释的多元性和人物性格解读的争议性,这也正是某些小说能焕发出持久艺术魅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朱波 《甘肃教育》2021,(4):17-17
长期以来,围绕“中小学生该不该带手机入校园”的争议持续不断,而一些学校尝试用没收或销毁方式力禁学生携带手机的做法,也在饱受舆论质疑中时有发生。由国家教育部办公厅发文作出“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的规定,显然是对该争议性话题的一锤定音,不失为对“禁止学生带手机入校”管理制度的顶层设计,其积极意义值得肯定与期待。  相似文献   
10.
余丽丽  潘娜 《今传媒》2011,(9):32-33
本文以国美电器的"大股东与董事会"控制权之争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三家财经媒体的报道内容进行分析,探讨媒体是怎样设置新闻框架、影响公众对争议性事件认知的,最后分析该如何构建理性的报道与传播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