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1篇
  免费   3篇
教育   371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22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4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苏轼与两位山东名士的交游,现存的资料不多。本文讨论了他们交游的情况,收寻材料不遗余力,对苏轼研究颇有帮助。  相似文献   
3.
明代晚期,生活在科举文化生态中的文士彼此间交游日益频繁,且呈现出"抱团"现象。文士间的交游在科举仕进和力图接近政治权力话语中心的强烈意愿刺激下,个体间的日常交往活动带有某些功利色彩和现实意图。以"江西五大家"之一的杨以任做个案研究,可以折射出晚明士大夫在科举文化生态中的生活样貌。杨以任的交游场域从空间层面看,大致可分为江右乡贤和南都名士群,而从社会结构权力体系来看,又可分为文社领袖、同年同僚及生徒后进三个社会群体,这些群体间交相渗透与融合,共同构成了晚明科举文化生态下的士夫交游场域。  相似文献   
4.
金元易代之际的陈赓、陈庾是诗坛较活跃的作家,具有地域性色彩的“河汾诸老”文学群体中的重要成员。研究其生平和创作对揭示当时中国北方文学概貌和特质有一定意义。文章考述他们的家世、仕履、行踪、交游,评析其诗作的艺术成就,旨在从微观的角度反映这一历史时代的文学。  相似文献   
5.
晚唐五代著名诗僧贯休一生游历四方,交游众广。他的足迹几乎遍及整个中国南方,和他交游往来的有数十人之众。其中又以诗人文士居多。  相似文献   
6.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他以遗民自居,且积极地反清复明,拒不入仕。他的思想行为为当时和后代所敬重。但被以往学者所不重视的是,他在交游过程中不仅和同他志同道合的遗民而且和贰臣都有交往。可见,亭林的交游思想是复杂且开放的,由与不同的人的交游组成的思想研究才是完整的亭林的交游思想研究。  相似文献   
7.
回顾胡适、张慧剑、何泽翰、陈汝衡等人对吴敬梓交游资料的发掘,在他们的基础上作又有所增补,并运用这些资料,深化了对吴敬梓及其《儒林外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唐诗人司空曙的生平经历、创作分期及诗集版本等问题作出了新的探索,用统计学的方法,指出他现存作品在题材和体裁上的突出特征,认为交游活动是激发其创作的主要因素。所谓“十才子”集团即因此得到成立。  相似文献   
9.
韩孟诗派与元白诗派是中唐的两大对立诗派。两派的代表人物韩愈与白居易的交往活动,颇值得关注。张籍作为韩愈的学生,却致力于创作元白诗派所擅长的乐府诗,他与韩愈和白居易的交往都很密切,了解他们的交游情况,将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韩白两大诗派以及韩白之间的创作和相互影响情况,对于我们确定张籍的诗派归属问题也会有所启发。 韩愈和白居易直接交往的诗作不多,但韩愈写给白居易的有两首:《早春与张十八博士籍游杨尚书林亭寄第三阁老兼呈白冯二阁老》和《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白居易写给韩愈的稍多些,但也只…  相似文献   
10.
郭素华 《天中学刊》2007,22(3):58-62
晚唐五代苦吟诗人群体先后以姚合、贾岛、李频、薛能、郑谷等人为交游中心,从长庆而至五代十国,或前后师承,或诗友酬唱,在生活道路、思想信仰、艺术趣尚上存在相似之处,由此产生的在创作上的相互影响是可以理解并实际存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