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凤毛麟角,凤凰的毛和麒麟的角,比喻罕见而珍贵的人才或事物。语出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文》:康对山之文,天下慕向之,如凤毛麟角。例如郭沫若《痛失人师》:有学问知识的  相似文献   
2.
何良俊是明代中后期一位通才,博闻强识、学识渊博,其成就可与同时代的杨慎、胡应麟、王世贞等相提并论.其著作有《何翰林集》、《四友斋丛说》、《语琳》等,版本众多,广为流传.其文学主张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3.
博学多才的明代文人何良俊,诗歌作品中对于六朝诗歌清丽婉约的风格情有独钟,在诗歌理论上也常有推崇六朝之语,这在于其推崇自然天成、情感真实的艺术风格,在于其情感论与复古论交织的复杂诗学思想,归根结底在于?其经世思想为主的儒释道三教合流的哲学思想。故而对于何良俊推崇和接受六朝清丽婉约诗歌风格的研究可以作为研究何氏思想的一个切入点,有助于对于其思想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四友斋丛说》是当今学者研究明代中后期江南社会的必备参考书,然而该书中存在的讹误至今尚无人指出。讹误主要分为三类:所述事件发生时间错误;转引或脱文;刊刻之误。《书画铭心录》因无单行本存世,因而学者只知有其作,对所载内容不甚了解,尤其是书中所载几位藏家的真实身份,今人至今无人考证。何良俊诗文集,今仅见《何翰林集》二十八卷。然据明清藏书目录所记,何良俊尚有《柘湖集》《清森阁集》二集。考证得知,《柘湖集》与《何翰林集》为一书二名,《清森阁集》所收诗文虽与《何翰林集》多有重复,但应为何良俊早年另一诗文集。  相似文献   
5.
《四友斋丛说》是当今学者研究明代中后期江南社会的必备参考书,然而该书中存在的讹误至今尚无人注意、指出.讹误主要是:所述事件发生时间错误,转引或脱文和刊刻之误.《书画铭心录》因无单行本存世,因而学者只知有其作,对所载内容不甚了解.尤其是书中所载几位藏家的真实身份,今人至今无人考证.何良俊诗文集,今仅见《何翰林集》二十八卷.然据明清藏书目录所记,何良俊尚有《柘湖集》、《清森阁集》二集.考证得知,《柘湖集》与《何翰林集》为一书二名,《清森阁集》所收诗文虽与《何翰林集》多有重复,但应为何良俊早年另一诗文集.  相似文献   
6.
《四友斋丛说》是当今学者研究明代中后期江南社会的必备参考书,然而该书中存在的讹误至今尚无人注意、指出。讹误主要分为三类:一、所述事件发生时间错误;二、转引或脱文;三、刊刻之误。《书画铭心录》因无单行本存世,因而学者只知有其作,对所载内容不甚了解,尤其是书中所载几位藏家的真实身份,至今无人考证。  相似文献   
7.
在历史研究中,如欲了解古人生平学术,常常需要阅读大量的传记文本。然而问题在于,这些文本多是后人依据存世史料、历史记忆建构而成。因此,文本所呈现的其实是对传主的一种"想象"与"叙述",与历史事实往往有所出入。后来学者对此不加辨别,全盘接受,从而形成误解。以明代学者何良俊为例,现存传记史料无不将其视为"文苑"人物,强调其诗文、词曲成就,这也使得何良俊成为文学史上颇受关注的对象,学术思想史上却无人问津。通过阅读其文集著述可知,何良俊推崇注疏,其经学思想与清代汉学家极为相似;同时秉持"经术所以经世务"的理念,究心经世之学;此外他还是阳明心学的信仰者。由此可知,在"典范历史"的建构之外,何良俊还有其他不为人熟知的学术面相。这也提醒我们,不可轻易相信传记文本的叙述,而应以传主本人的文集与著作为主,通读以观其学术本相。  相似文献   
8.
作品是作者心灵的记录,也是今人研究作者思想的窗口。何良俊的作品及生平事迹告诉我们,他的仕隐心态在入仕前后有明显的不同:入仕之前,仕隐冲突主要来源于志向与吴中隐逸传统、屡试不第无奈之间的矛盾,而其弟何良傅的中试使其背负的兴复家族的重担陡然减轻,乡间悠闲的生活使其仕进之心慢慢消退;入仕以后,青年时代的经国报复与官卑言轻的现实,又使隐逸成为何氏的理想,其时的诗歌又反复申说着对于归隐的欲求。  相似文献   
9.
本文讨论了明代《世说新语》的研究情况及主要的研究形式。作者认为,明代《世说新语》的代表为王世懋和何良俊。他们的身份、地位以及他们对《世说新语》的研究观点,确立了《世说新语》三十六门类叙事的体例规范;使正文与注的相互响应与补充成为《世说新语》类拟、续之作的典范;提出了对叙述文辞与所叙内容合乎社会规范的统一的关注。对《世说新语》的传播和明清的《世说新语》拟续之作产生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何良俊在文中是一个符号,他代表的是明嘉靖中后期活跃在南京附近、经常诗酒唱和的一批江南文士,被称为金陵六朝诗派或"金陵社集诸诗人"(钱谦益语).这批文士生活环境相近,人生意气相投,诗文风格相似,在文学史上有一定地位.吴承恩在嘉靖三十三年后编入南京国子监坐监的数年间,参与了这批文士的若干活动,形成了一段独立的人生体验.把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