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328篇
科学研究   12篇
各国文化   27篇
体育   19篇
综合类   8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2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传统学术,如江河奔腾,绵延千里,如千峰耸起,各呈其秀.先秦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是为中华文化之滥觞.而后,发源于黄河流域的儒家文化,发源于长江流域的道家文化,以及发源于印度恒河流域随后传人我国的佛家文化,各行其道,浇灌着三大流域的文明之花.流至魏晋,儒家文化与道家文化相融合,于是魏晋玄学形成--此为中国学术史上之第一座高峰.中经隋唐,儒、佛、道三教并重,遂出现三教融合趋势.流至宋元,三教融合,渐成气象,蔚为壮观,于是宋明理学形成--此为中国学术史上之第二座高峰.流至明清,西学东渐,华夷碰撞,中西融合,近代诸子学形成--此为中国学术史上之第三座高峰.  相似文献   
2.
本文选取了“文化大革命”中后期几种图书的恢复出版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按照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报刊只是而且只应该是‘人民(确实按人民的方式思想的人民)日常思想和感情的’公开的表达者。诚然这种表达往往是充满激情的、夸大的和失当的,因此,如同生活本身一样,报刊总是常变常新,永远也不会老成持重”。(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马克思这句话含有两个意思,即新闻需要表达感情,但感情的表达并非易事。正因为此,深入研究新闻的情感问题有一定的意义。情感是什么?它是人类特有的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中产生的高级而复杂的主观体验,如道德感、美感等,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深刻性。新闻作品中的情感,无疑是指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4.
《记者摇篮》2006,(5):57-57
日前偶翻《福尔摩斯探案全集》这部著名的侦探小说。深为主人翁福尔斯的奇才与谋略所折服,为他的绝妙推理而拍案叫绝。由此,我不觉想到了新闻记者不也应具有福尔摩斯的一些素质呢?  相似文献   
5.
一九一七年秋季的一天.北京大学西斋丙字十二号宿舍里,后来成了著名历史学家的顾颉刚,与后来当过北京大学代理校长的傅斯年,正在商谈是不是要将一个叫胡适的新教授从北大哲学系的课堂上赶走。  相似文献   
6.
结合图书馆工作实践,浅谈学习《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试行)》的体会,并对其提出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7.
李书敏 《出版视野》2004,10(3):30-31
2003年,《中国石窟雕塑全集》(10卷)荣获国家图书奖(图书最高奖)提名奖和第二届全国艺术图书奖一等奖是来之不易的,这里面除了编著者外,我们特别不能忘记这套书的主编,我国著名美学家、美术理论家,96岁高龄的王朝闻老。  相似文献   
8.
稼轩词有四卷本和十二卷本传世,当代学者以现存版本推论其旧有版本,认为南宋以来流传的就是这两个系统的版本。但是,宋元明最流行的本子却不是四卷本和十二卷本,而是包括全部稼轩词的足本。理宗时编成的《辛稼轩集》所收的就是此足本。明人词选也依据这个全集本,而李濂批点本及毛晋合并本都据全集本校订了某些异文。本文通过对全集本的考索,论证了稼轩词异文的源流,并辑出佚词二首。  相似文献   
9.
《中国编辑》很有创意,他们让我谈一谈“比生命更长的书”。对于一个爱书人而言,这是一个绝好的题目;只是涉猎面宽泛了一些。面对自己的书架,《辞源》、《辞海》、《说文》最让我依恋;淡绿色的中华版《二十四史》最让我敬重;低价购得的《道藏》最让我骄傲;宋刻版《算经十书》最让我喜爱;还有《柏拉图全集》、《胡适全集》、《傅雷全集》、《朱白清全集》、  相似文献   
10.
正一黄文弼关于此次科考的日记,始于1927年5月8日,这是科考团从北京出发的前一天。在那天日记的最后,他旗帜鲜明地写下了中方团员此行的职事:"故余等职务,一者为监督外人,一者为考查科学。"[1]而徐炳昶的两段话,适可看作这句话的注解。1927年10月5日晚,大队还在额济纳河。这几天,徐炳昶断续阅读一本书,书名是《希腊之迹象》。"书记德人四次到吐鲁番,共运去古物四百三十三箱",披读之下,内心愤懑异常。他说:我固一非国家主义者,且素主张科学、知识,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