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0篇
教育   36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8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48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桦 《全国新书目》2008,(23):35-39
《光绪之死大揭秘》一书详细剖析光绪与慈禧数十年的恩恩怨怨,解读统治中国近50年的慈禧的诡诈与阴谋.在光绪逝世100年之际,深入发掘历史档案,结合最新科学鉴定结果,拨开了光绪之死的层层迷雾。  相似文献   
2.
正说到清朝最后十多年的新政,就不能不提到端方这个重要人物。端方出身于满洲贵族家庭,但却不似一般的满族纨绔子弟。1882年他通过科举正途考中举人,成为与大荣(荣庆)、小那(那桐)并称的"北京旗下三才子"之一。21岁起,端方在朝廷任员外郎和候补郎中,尽管这些都是职务较低的公务员,但总算是在天子脚下,福利待遇不薄,可谓是少年得志。1895年他顺势而为,积极支持  相似文献   
3.
舒乙 《档案天地》2011,(10):58-61
老舍先生是北京旗人,满族,生于光绪二十五年腊月二十三日酉时,也就是1899年2月3日。那年,距离辛亥革命还有12年左右。在他降生的时候,中国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戊戌变法",光绪皇帝发动的改良新政,遭到"后党"的反对而半途夭折,中国社会上空,刚刚冒头的一点点曙光,又被彻底扑灭,诺大的东方古国重新陷入一片黑暗,整个社会动...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近代史上,康有为领导的戊戌变法运动,贯穿了惊心动魄的军事暴动设计和斗争。维新派曾进行了选将控兵、围颐和园劫制太后的设计,并为此付出了牺牲。因此,说维新运动是一场改良运动,其主要领导康有为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完全拒绝暴力行动,显然是不正确的。我们对戊戌变法运动的内容、性质及其社会效果,都有重新评价的必要。  相似文献   
5.
1899年11月19日,清政府督办电政大臣盛宣怀向光绪皇帝上奏折,提出大清国应开办电话业务。光绪皇帝回复“电话归电报局兼办,以电报余利为推广电话之需”,任命大清电报局总办黄开文兼任电话局总办,在北京试办电话局。  相似文献   
6.
《张元济全集》(十卷本)出版前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版史料》2007,(4):80-81
张元济先生(1867~1959年),字筱斋,号菊生,浙江海盐人。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曾任清政府刑部贵州司主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职。维新运动期间,在北京创办通艺学堂,传授新学,并受到光绪皇帝召见。变法失败,被革职,到上海任南洋公学译书院主事,主持出版严复译《原富》等一批学术名著和教学用书。在此期间,曾兼任公学代总理职。  相似文献   
7.
《小学生》2008,(Z2):73-75
自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诞生之日起,中国就与奥运会结下了难以割舍的不解之缘。清朝光绪皇帝:和奥运会擦肩而过1895年,现代奥运会的发起人顾拜旦致函清政府,邀请中国参加将在希腊雅典举行的第一届(1896年)现代奥运会。中国第一个接到奥运会邀请书的是清朝光绪皇帝,后因慈禧太后及其幕僚不懂得"田径"一词的含义而未能派队参加。  相似文献   
8.
<正>生于1872年的沈禹希,从小就立下反清救国的远大志向。1898年,年仅26岁的沈禹希积极参与维新变法,和维新派代表人物谭嗣(sì)同等人交往密切。变法失败后,他被迫留学日本。其间,他的政治态度发生了迅速变化,由改良派变成了革命派。1900年春,沈禹希学成回国,在天津一家报馆做记者,为推翻清政府奔走呼号。1902年,清政府与沙皇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无锡市连元街小学,原名竣实学堂,创建于1898年,是深受洋务运动思潮影响的教育家杨模先生创办的,是我国幵办最早的进行新式教育的小学堂,与京师大学堂一同诞生因为办学成绩卓著,得到光绪皇帝"乐育英才"嘉奖的匾额学校现有两个校区,全校共93个班级,240名教师,4017名学生学校从百年老校的历史传统中挖掘学校内涵发展的文化资源,又根据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和学校建设的实际情况,确立了"教师教学智慧发展的校本研究"的科研方向,形成了以"智慧教育"为精神内核的学校特色文化,推进  相似文献   
10.
对于初次探访福州这座老城的朋友而言,品了鱼丸肉燕,游了三坊七巷,览了鼓山、于山、乌山之后,还应该到福建省福州一中走走,才称得上是不虚此行。当你穿梭于熙熙攘攘的东街,在充满现代气息的摩天大厦中,不经意间发现"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的字样时,你会讶异,因为它像一位闹市之中的隐者处变不惊。当你信步走进这座古色古香的校园,嗅到清新空气中夹带的浓厚的文化气息时,你会惊叹,因为它因蕴藏着一百九十六载的文化积淀。当你伫立于郁郁葱葱的大树下,聆听栖息在树丛中的鸟儿们叽叽喳喳地诉说时,你会欣喜,因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