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9篇
  免费   3篇
教育   225篇
科学研究   16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25篇
信息传播   22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曲辰 《档案时空》2003,(9):15-16
危险的敌人!”“废物”,抓到他也呕气。北平和平解放前夕,蒋纬国曾试图绑架傅作义,这一鲜为人知的秘密,直到半个世纪后才由当事人披露出来。“平津战役”是按照毛主席的战略方针,采取围而不打,隔而不围,目的是争取和平解决,最大限度地减少战争损失。但傅作义在北平城里拥有重兵,故仍持顽抗态度。为了以军事压力迫使他走和平道路,1948年12月毛主席命令东北野战军先打张家口。张家口是傅作义的生命线,既可从海上南逃,又可从陆路西撤,自然要拼全力保住,于是派出他的主力35军驰援,35军一离开北平城,就被我军分割包围,全歼于新保安一线。这样一来…  相似文献   
2.
《北京档案史料》2006,(4):149-157
令工务局 呈一件为修筑地安门外东西黄城根水泥混凝土道路工程现已工竣并案呈请派员验收由。  相似文献   
3.
老舍与北京有着不解之缘。他不但生长于这座古老的都城,对这里的一砖一石,一草一木都非常熟悉,有着极其特殊的感情;而且他一生的学创作活动,主要也是以北京的生活为基本素材的。他对旧北京的不朽描述,使他成为中国现代学的泰斗。如今人们已经公认,老舍本人便是这座古城在学上的一个象征。然而尽管这位大学家为北京留下了那么多精彩之极的描述,可是当真让他拿起笔来写一写他本人与北京的这种缘份的时候,他却四顾茫然,大有不知云何之意。这便是我们读《想北平》的开头所得到的印象。  相似文献   
4.
1946年6月,国共内战全面爆发.7月5日,胡适回国抵达上海,7月29日回到北平,9月20日正式接任北京大学校长.胡适回国,在知识分子中、在中共方面引起一些反响.胡绳于1946年8月发表<新文化运动的根、枝叶和所需要的阳光--为欢迎胡适先生回国而作>.文章认为,胡适是一个"有贡献于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学者",是一个"历史上有功绩,而又不与朽恶势力同流合污的学者","在人民心上总是能保持受尊敬的地位的".  相似文献   
5.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城市沸腾了,威武的解放军进驻北平,全市大部分大、中学生都走上街头,打着欢迎的标语,扭着秧歌,打着腰鼓,欢迎解放军。有的兴奋地爬上坦克,高呼着口号。万恶的旧社会崩溃了,幸福的新社会诞生了。  相似文献   
6.
《北京档案史料》2006,(4):128-129
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司令部孙长官赐鉴:据工务局呈称:打通黄城根至新街口南大街道路工程案内关于拆除平安里东西头墙垣一节,自七月廿七El动工后,即有寓居该处西首大楼之十一战区军事顾问杜冰坡出面干涉,经派员向其解释此系打通本市北部东西干线,关系全市交通极为重要,且为中央拨款饬办之案,乃伊竞面提条件三项:(一)路面不可过宽,仅须自南墙起,筑路与太平仓原有路宽相等;(二)沿计划路面北缘须筑大墙,高过电车顶五尺,与东西隔墙连接;(三)该路筑成后不准铺设电车道。等语。当以条件距原计划过远,无法接受。不意八月四日杜顾问派人持枪强迫停工,并扣留铁镐六把。正拟呈报间,奉钧座面谕:此项工程已洽蒙孙长官允准,仍应积极进行。等因。乃于十日赓续派工往拆,讵甫经工作,即有杜顾问随从卫队十数人持枪吓阻,并实弹作射击状,工人纷纷逃避,  相似文献   
7.
李云 《出版史料》2004,(4):93-96
为纪念蔡锷而建的北京松坡图书馆是我国历史上为纪念一个人在北京所建的惟一一座对公众开放的私立图书馆,成立于1924 年,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后,并入北平图书馆。在由华北人民政府主席董必武颁给松坡图书馆干事会同人的奖状上写道:“北海松坡图书馆干事会此次将全部藏书赠与国家,且干事会继承创办人之志,二十年来经费不足, 而图书不断增加;此精神实堪褒扬,合行颁给奖状,以示嘉奖,而励来兹。”  相似文献   
8.
北平好像是一个魁梧的老人,具有一种老成的品格。一个城市与人相似,各有不同的品格,有的卑污狭隘,好奇多疑;有的宽怀大量,豪爽达观。北平是豪爽的,北平是宽大的,它包容着新旧两派,但它本身并不稍为之动摇。穿高跟鞋的摩登女郎与着木屐的东北老妪并肩而行,北平却不理这回事。胡须苍白的画家,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中华文化走出国门,在大量文学作品的英译过程中,文化负载现象的英译处理成为研究的焦点。因此,本文在巴斯内特文化翻译理论的指导下,以张培基对老舍《想北平》的英译为例,探究文化负载现象的英译方式,从而为文学作品英译以及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对辅仁大学文学院院长沈兼士在抗战期间日伪沦陷区的表现,历来存在不同的声音,如葛胜华在《鲁迅的三位酒友》一文中认为他在抗战期间,出版了《辛巳文录》,是为日伪“粉饰太平”,有媚日之嫌. 1937年7月,北平沦陷.当时沈兼士除了担任辅仁大学文学院院长的职务外,还担任了故宫博物院文献馆馆长的职务.从北平沦陷的翌日起,他即辞去后一职务,不再去故宫博物院了.敌伪当时组织了一个所谓的“治安维持会”,分管文教的汉奸周养庵是其老友,他特意来拜访沈兼士,希望他继续担任文献馆馆长一职,而且开出优厚的待遇条件,但沈兼士拍案拒绝,愤怒地把他轰出去了,表示宁可饿死也不为日本人做事.辞去此项工作,他的工资仅剩下辅仁大学一处了.沈兼士家丁多,儿子沈观患肺结核,经济十分困难.当时物价飞涨,不久长女沈萃、次女沈泰不得不辍学,沈观不久也死了,不得已只有托北平图书馆馆长赵万里,把家里的一部分藏书卖给北平图书馆.读书人卖书,实属忍痛割爱的无奈之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