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0篇
教育   61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2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石爽 《天津教育》2014,(3):85-8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但目前很多语文课堂出现了读写脱节的现象,一种类型的读写练习无法让所有学生都能达到读写训练的目的.甚至有的公开课为了设计读写环节而读写,以达到课堂呈现的圆满,孰不知这样华而不实的读写结合训练只是“聋子的耳朵”——摆设.如何有效地进行读写结合训练,让每一个学生的读写能力都能得到最优发展呢?我做了如下的尝试.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而当下我们的语文课堂呈现出的形式多样、课堂热闹的状况,却让语文课变得华而不实,语文课少了许多“语文味”。我认为语文课只有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并对语言文字进行品味、赏析、运用,才能将语言、知识和情感等转化为语文能力,积淀为语文素养。因此,应该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  相似文献   
3.
新教材中小学英语高年级阶段倡导语篇教学应该如何开展?不少教师对阅读教学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模式,存在一个普遍问题:单纯复制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4.
审视当下中学语文课堂,很多教师片面地追求活跃的课堂气氛,做足了形式而忽略了内容,一味地调动气氛而忽视了知识的传授,将延伸做得精彩绝伦却淡漠了文本解读,这种徒有其表、缺乏内蕴的课堂只会让语文学科更加边缘化。  相似文献   
5.
林茂之 《考试周刊》2014,(22):24-24
<正>时下,语文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各式各样的教改理念层出不穷。虽然我们已从"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中走了出来,但是课堂上却依然甚少听到学生的琅琅读书声,代而取之的是一味追求华而不实的课堂表演,滥用多媒体,评价手段僵化,等等,以致语文在各科中的比重越来越轻,越来越边缘化,这都是令人心忧的现象。《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特别加强朗读,要重视用指导朗读和学生进行有感情朗读的方法,用培养语感和感悟力的方法来理解课文。"语文教学重点培养的是学生的感悟能力和理解能力,这两种能力的获得依靠的是学生在诵读中的体验和感知。在指导学生朗读方面,国内"素读"课程创始人陈琴老师  相似文献   
6.
世界上有一类人,你不服不行,晏弋便是其中之一。虽然我再三强调六级不考口语,他还是固执地把我带到了英语角。在我看来,英语角绝对是大学校园里最华而不实又做作的存在。一群人凑在一起,挨个问一遍——“Howareyou?””howoldareyou?”最多再问个听起来牛气的长句——“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 ?”之后,大功告成,收工散伙。  相似文献   
7.
鄂冠中 《现代语文》2010,(3):118-119
理性作文感性作文之争由来已久。主张感性作文的人士不乏真知灼见,尤其对学生故作深沉、华而不实的文风深表担忧。华中师范大学刘九洲教授曾撰文指出:“评阅高考作文,最痛苦的莫过于考生高谈阔论,好像个个都成了哲学家或思想家。……既然是‘家’,该有属于个人的观点吧?  相似文献   
8.
班春园 《广西教育》2010,(25):12-12,26
2007年,我成为了广西2400多名西部特岗教师中的一员,虽听说过西部特岗教师意味着什么,但刚刚迈出大学校门的我,仍感到生活充满了希望。  相似文献   
9.
过去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的提问不注重艺术性,过于简单.比如“是不是”“好不好”“有没有”之类的提问,表面上营造了热烈的气氛,实质上流于形式,华而不实,不利于学生思维积极性的培养;有的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只偏重与结论,如“对不对”“答案是什么”而很少问“为什么”“这个问题你是不是怎么思考的”,不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而进行适当引导,使得学生的思维水平难以提高.  相似文献   
10.
利用影视资源辅助课堂教学,确实能给教学带来极大的便利。但是,一些教师在教学中滥用影视资源“装饰门面”,哗众取宠,华而不实,甚或喧宾夺主,把语文课上成了“影视课”。那么,怎样运用影视资源才能恰如其分地服务教学呢?我认为,理想的方式是把影视资源与传统教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首先,要根据教育、教学的需要,对影视资源精心剪辑,片长时间恰到好处;其次,要以激起学生的情感波澜,使学生在影视短片的启发下,理解知识的同时掌握技能、发展思维为目的。具体操作时有以下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