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信息传播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马达 《湖北档案》2005,(1):74-75
20年前的1978年8月11日,《汇报》发表青年作卢新华写的短篇小说《伤痕》。小说发表后,被全国二十多家省、市广播电台先后播发。新华社、中新社先后播发新闻,法新社、美联社的驻京记对外报道说:“汇报刊载《伤痕》这一小说,说明中国出现了揭露‘革’罪恶的‘伤痕学’。”  相似文献   
2.
1978年,24岁的复旦大学中文系一年级新生卢新华因发表小说《伤痕》而一举成名。“伤痕”一词之后成为追澍“文革”记忆的文学思潮的名称。当初还是复旦大学中文系一年级新生的他.到底怎会成为“伤痕文学”(注)第一人呢?日前,本文作者对他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3.
图片新闻     
《中文自学指导》2009,(5):F0004-F0004
上海市邯郸路220号内复旦大学第四宿舍楼正门。1978年4月上甸,卢新华的小说《伤痕》在门内一层尽头拐角处复旦大学中文系墙报栏上贴出,引起当代中国文坛巨大反响。  相似文献   
4.
卢新华是一个前后创作风格变化较大的新移民作家,从早期的"伤痕文学"开山之作<伤痕>始,经历了一个写实到写意的过程.本文想结合卢新华影响较大的<伤痕>、<细节>和<紫荆女>,对他小说创作的艺术风格演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5.
《新闻世界》2008,(4):38-39
在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热潮中,我们发现了一长串久违了的名字:卢新华、李燕杰、朱建华、汪国真……在寻找他们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30年里形形色色理想、价值、制度、人心的变迁,看到了它们的扭曲和还原,也看到了时间的无情和冷酷。  相似文献   
6.
伤痕文学,作为文革后的一个文学流派,是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写出了一批反映"受伤的一代"的作品,抒发了埋藏在人民心底的悲愤与狂喜。特别是以刘心武、卢新华为代表的伤痕小说,更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特色。  相似文献   
7.
张颖 《现代语文》2008,(1):101-102
1978年,卢新华以控诉文革的<伤痕>掀起了"伤痕文学"的序幕.旅居海外多年,在跨国文化背景的积淀下,在理性的反思与关照下,<紫禁女>悄然诞生,新的伤痕气息也应运而生.<紫禁女>为文学史奉献了一个独特的"石女"形象.通过石女石玉性器官的"幽闭"与"开放"来揭示烙在灵魂上的伤痕.文本通过一系列的意象、梦境、幻觉的展示来发掘伤痕带给石玉的生存困境与悲剧命运,呈现出浓郁凄凉的宿命感,更深层次上隐喻了一个百年中国的民族寓言.  相似文献   
8.
《老年教育》2010,(10):20-20
卢新华曾在美国赌场做过发牌员,每天看着筹码在赌桌上轮转,悟出这世间财富如水的道理。特写此文,阐述自己的财富观——  相似文献   
9.
《文学教育(上)》2010,(19):158-158
32年前,卢新华以《伤痕》开启了新时期文学春天的大门,迎来百花齐放的文学时代;日前,他的新作《财富如水》由作家出版社推出。该文如水一般的谦虚、平静,其内里却裹挟着一个作家睿智思考的巨大冲击力,颠覆了以往人们对发展观、  相似文献   
10.
思路花语     
不敢说真话是个人的耻辱,不能说真话是社会的耻辱。——世风指标每个人都想坐第10排中间的位置,但坐上去后别人跟你说,这是他的位置。于是你往后坐,第11排、第12排、第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