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0篇
教育   80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14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8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易象,字梅丞,号梅园,又号梅僧。1881年5月14日出生于湖南长沙县花果园易家老屋的一个穷苦农民家。父亲易道生和母亲蒋氏以种田、织绢为生,却很看重读书,自幼聪敏的易象从4岁起开始了读书生活。17岁时,他进入长沙南城书院(即后来的长沙第一师范学校)攻读经书。当时,正值戊戌变法在北京爆发,常“愤国事不振,众生不平”的易象受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变法维新思想影响很深,发誓以英勇就义的湘人谭嗣同为楷模,矢志救国救民。1904年,他在妻子陈氏生下长女易漱瑜的第二年,被补廪为“进学”,开始讲学于南湘。1906年初,在东京加入同盟会的林伯渠被同盟会总部派到长沙举办振楚学堂,兼在西路公学任职。这两家学堂都是革命党人用以掩护地下活动的机关。这一时期,易象认识了比他小5岁的林伯渠。1907年,湖南籍的同盟会会员宋教仁赴东北组建同盟会辽东支部.策划武装起义,易象便与林伯渠等一同前往。辛亥革命期间,易象曾写过一首壮志凌云的诗:  相似文献   
2.
陈英士果断决定上海起义1911年11月2日,同盟会在上海的首领陈英士接紧急情报,获悉清军的5艘军舰,已停泊在吴淞口,准备从上海江南制造局装载枪支弹药去接济由冯国璋率领的镇压武昌起义的北洋军。情况危急!一旦武汉三镇重陷敌手,辛亥革命将大局危殆。陈英士当机立断,准备立即起义;电话约见光复会首领之一李燮和。  相似文献   
3.
长江革命是中国近代时局和革命发展的产物.谭人凤一生致力于长江流域的革命斗争.尤其在1911年,谭人凤与宋教仁等筹划建立的中部同盟会,为武昌首义的胜利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推动了整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5月9日,清政府宣布铁路干线国有,取消铁路商办和官督商办。湘、鄂、川、粤各省人民纷起反抗。8月初,同盟会会员龙鸣剑、王天杰等邀请歌老会首领在四川资州密议,决定建立四川保路同志军,发动武装起义。8月下旬,四川保路同志会号召罢市、罢课、抗粮、抗捐。  相似文献   
5.
黄万里,清华大学教授,著名水利专家,出身名门,其父黄炎培是同盟会会员,是民国时著名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黄万里毕业于唐山交大桥梁工程专业,有感于父亲的那句"中国历史以来,从来没有农民对不起统治者,  相似文献   
6.
顾文 《档案与建设》2012,(12):33-35
吴觉,字延恪,1912年出生于江苏省淮阴县渔沟镇,上海大夏大学肄业。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1930年到抗战全面爆发前,吴觉因参加革命活动四次入狱,两次进反省院。7月5日,"七七事变"两天前,吴觉从镇江的江苏省反省院获释,回到淮阴。成立苏北抗日同盟会  相似文献   
7.
新片速递     
《辛亥革命》□导演:张黎/成龙□主演:赵文瑄/成龙/李冰冰□上映时间:2011年9月26日最近关于革命与战争的题材好像很火,这一次是大哥成龙发力,不仅网罗了赵文瑄和李冰冰加盟,自己还与张黎一同担纲导演,看来不光同盟会需要两位重要领导,  相似文献   
8.
辛亥革命前的报刊舆论传播作为上层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传播事业得益于同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相依相存的紧密联系,能够不间断地全面反映整个社会的现实状态,形成相应的舆论力量,在意识形态的营造和运作功能方面显得非常突出。正因为如此,从20世纪最初几年开始,中国政治舞台上的各个阶级、政党、政  相似文献   
9.
鲁迅在现代文坛久负盛名,但却很少会有人把他在文坛崭露头角和一个河南女人的名字联系在一起,她就是河南的豪门女杰马青霞。在某种意义上说,她是鲁迅的伯乐,正是她慧眼识才,发现了鲁迅超凡的才华,并把奠定他在现代文  相似文献   
10.
名人手迹     
章太炎(1869-1936),浙江余杭人。名炳麟,字枚叔,一作梅叔,号太炎。1890年入诂经精舍,从俞樾受业七年。1897年任《时务报》撰述,后又在杭州与人合作创办《经世报》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