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8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3495篇
科学研究   163篇
各国文化   20篇
体育   87篇
综合类   31篇
文化理论   8篇
信息传播   38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142篇
  2014年   434篇
  2013年   311篇
  2012年   317篇
  2011年   451篇
  2010年   353篇
  2009年   378篇
  2008年   476篇
  2007年   303篇
  2006年   209篇
  2005年   238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和谐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观念,是事物存在的最佳状态,也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共同特点。实现和谐,是古往今来人类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和愿望。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构建和谐文明的校园也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笔者以为,建设和谐校园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3.
4.
卜宝玉 《军事记者》2001,(10):26-26
在编辑部的来稿中,学副刊作品的数量较大,而刊稿率却很低。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我觉得,稿件质量不够高的主要原因是作在对生活的体验、对人和事物的观察上没有下苦功夫,因此也没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完全融入到字里行间,渗透到谋篇布局中。  相似文献   
5.
论产业集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群理论在国外发展较早,它是指在一个区域范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若干个同类企业,为这些企业配套的上下游企业以及相关的服务业,高密度地聚集在一起,它具有发挥区域经济核心优势推动区域经济整体发展,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快速成长,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助于促进竞争等优势。  相似文献   
6.
兴趣是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热情和肯定的心理倾向,是引起和保持注意、参与及认识的一个重要内在因素,是推动人们去探求新事物、研究新问题,从而形成一种创新意识与能力的精神力量。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需要是行为本源的动力,人们总是对与需要相关的事物感兴趣。学习兴趣来源于求知的需要,而求知欲、好奇心和热爱美好的事物则是人的天性。  相似文献   
7.
在句子中插入一个词语,不作一般句子成分,也不表示语气,只是在意义上起些作用,这是一种插说的表示方法。这种插说的话叫做独立成分。考察起来,常见的独立成分大致有以下十种情况:1.表示总结。常用的有“总之”“总而言之”“简言之”“一言以蔽之”等。2.表示上下文关联。常用的有“相反”“反之”“这就是说”“换句话说”等。3.表示事物的次序。比如“一、二……”“第一、第二……”“首先”“其次”“再次”“再就是”“一来……二来……”等。  相似文献   
8.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普遍觉得说明文不好教,学生也常常反映说明文不好学。究其原因主要是把握不住说明文的文体特点,对说明文说明的内容不甚了了,对说明文的一般结构规律也缺乏必要的认识。针对以上情况,多年来,我在进行说明文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作了一些探索,并认为教好说明文的关踺是抓住说明要素以把握说明文的结构规律。  相似文献   
9.
熊景 《当代教育论坛》2007,(11):147-148
特色,事物所表现的独特的个性、风格和内涵。事物的特色,有的是自然形成的或先天就有的,有的是雕琢培养的或后天才有的。事物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事物特色的张扬。因此,特色是事物发展最具潜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10.
王中平 《健身科学》2008,(10):14-15
说到风还要从中医的外因理论说起,外因是指"六淫"外感,即"风、寒、暑、湿、燥、火"六种邪气对人造成的不良影响。外因是我们看到的外在现象对人体产生的定向影响与定向症状感觉。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我们通过外因发现内因,心平健康学在此基础上按其取象比类规律,在耐寒和其他教学实践中,找到其对应的事物及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