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篇
  免费   2篇
教育   253篇
科学研究   9篇
体育   10篇
综合类   9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引伸出的生产力是社会发展最终动力的理论,在社会基本矛盾理论框架内是正确的,然而在更广阔的视野内,供需矛盾才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  相似文献   
2.
吴稌年 《图书馆》2004,(5):23-27,35
图书馆的核心工作是对文献信息进行知识组织,文献信息的有序与无序也就成为图书馆活动过程中的一对基本矛盾。文章在这一基本矛盾的基础上,进而提出了二个基本假设。  相似文献   
3.
对矛盾说批评与反批评的综述(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我国目录学研究对象矛盾说的批评与反批评问题,对目录学、目录工作领域的基本矛盾、目录学研究对象等问题作了一次比较全面、系统的回顾和探讨,认为对矛盾说的批评是正常的、有益的,对目录学、目录工作领域的基本矛盾、目录学研究对象等应该分开和区别讨论。  相似文献   
4.
缩小数字鸿沟构建和谐信息社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营建一个和谐的信息社会,解决信息需求与供给的基本矛盾,是公共图书馆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担负的不可推卸的责任,而数字鸿沟已成为构建和谐信息社会的重大障碍。本文剖析了数字鸿沟产生的原因,我国数字鸿沟的状况及对和谐信息社会的危害,提出公共图书馆缩小数字鸿沟、构建和谐信息社会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问题是科学社会主义面临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探索,经历了三个前后相继的认识阶段,即毛泽东的基本矛盾动力论,邓小平的改革动力论和江泽民的创新动力论,反映了党在社会主义发展动力问题上认识的深化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社会主义发展的一般动力,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而创新则是知识经济时代条件下推动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核心动力。基本矛盾———改革———创新的动力轨迹表明我党对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探索历经艰辛,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6.
二战以来,当代资本主义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当代资本主义根本性质没有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仍是资本主义统治的根基,贫富两极分化依然是严重的社会问题,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继续存在且更加复杂化。认清当代资本主义的实质,有助于我们坚定“两个必然”的信念。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一系列矛盾相互作用的运动过程,这些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内在动力,推动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不断发展,其中位于核心位置的是基本矛盾,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根本动力,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性质和方向,因此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的分析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研究中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仍是社会基本矛盾的外部体现,人民需要的满足仍受到生产力水平的制约。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坚持五大发展理念,在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相似文献   
9.
一、死刑的产生,发展及现状(一)死刑的产生。从历史上看,死刑是起源最早的刑罚方法之一,有人认为死刑是最早产生的刑罚根源,是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的结果。从经济根源上看,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物质财富增多,出现了私有财产,私有财产保护便成为必需,死刑的威慑力决定用其保护私人财产的有效性。从人与人间的关系上看,社会上出现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并出现了国家。占统治地位的剥削阶级需要死刑来维护自己的特权和统治地位,于是死刑就这样产生了。  相似文献   
10.
革命、改革与改良都是人类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手段和推动历史进步的杠杆.人类究竟运用怎样的方法解决社会矛盾,并不是主观意志使然,而是由历史的客观要求决定的,因而都具有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