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商务印书馆:我国第一家现代出版企业中国现代出版业的历史是从商务印书馆开始的。1897年2月,夏瑞芳、高凤池及鲍咸恩、鲍成昌兄弟等人筹资3750元购买了部分印刷机器,在上海创办了一家印刷厂,取名为商务印书馆。  相似文献   
2.
夏瑞芳遇刺案是民国初年的一桩奇案,通过研究《申报》中有关夏瑞芳遇刺案的报道,文章还原出案件的事件经过,剖析其前因后果,并进一步解读案件背后的历史纠葛。  相似文献   
3.
夏瑞芳是1897年商务印书馆成立时的创始人之一、首任总经理,在任长达17年.他的身上体现了一名现代优秀出版家的企业家精神.他勇于创新,大力引进西方新式印刷技术,以技术立厂,积极建立股份公司制度,通过制度创新进而开创出版物的新内容和新形式;他敢于冒险,有胆有识,引入日资,采取中外合资方式,并充分借鉴其先进印刷技术和教科书编撰思想,使得商务一举腾飞;他胸襟开阔,宽容友善,善于合作,高薪引进张元济并与其成为至交,广纳各类人才,注重提高职工福利,获得全体职工的拥戴,树立了堪为行业表率的企业文化.夏瑞芳有企业家的目标高远,开拓进取,又脚踏实地,敬业勤勉,用技术、资金、人才与制度为出版提供了一个坚实平台,对中国近现代书业企业制度的建立、教育与文化的转型和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鲍咸昌(1864~1929),字仲言,是浙江鄞县人。他的父亲鲍哲才(字华甫)早年在宁波崇信书院攻读,毕业后到上海担任沪南清心堂牧师,并参与开办清心小学,尔后再扩充设清心中学。沪南清心堂属基督教机构,其与清心中学都由美国北美长老会所办,由传教士范约翰(J.M.W.Farnham)负责。哲才先生有三子三女,均在清心读过书。  相似文献   
5.
张元济于1910年3月17日(二月初七日)从上海起程,开始了长达10个月的欧美环游之旅,于1911年1月18日(十二月十八日)回到上海。张元济且走且停,一路考察了西方各国教育、出版、印刷事业,同时还与商务印书馆的同仁频频通信,处理馆务。文章主要对1910年8月张元济致夏瑞芳和高凤池的一封信做求证与解读,以期管窥此时张元济对中外合作出版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从1897年创办至20世纪30年代,商务印书馆管理制度经历过两次较大的变迁。夏瑞芳时期,商务印书馆的管理制度是带有博爱主义色彩的总经理负责制,重视员工福利制度建设;夏瑞芳去世后至1930年,商务印书馆的管理制度发生了渐进式变迁,逐步确立了一种基于分散决策的“合议制度”;1930年王云五出任总经理后,重新确立了总经理负责制,全面推行科学管理制度,变迁很大。商务印书馆管理制度之所以在20世纪30年代发生极大变迁,一是由于制度的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即工人运动的兴起;二是由于王云五本人具有创新精神和冒险精神。王云五的科学管理实践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绩效,增强了商务印书馆与文化教育事业的耦合效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