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0篇
教育   69篇
科学研究   5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67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如何判断一组报道是否成功?有两个简单而直观的标准:它是否能口口相传,迅速在社会广泛传播,成为新闻亮点;这个新闻亮点是否能尽可能地放大,让尽可能多的读在尽可能长的时间内,保持对报道的注意力。如果达到这两项要求,报道就会具备社会影响力,最终能成为家喻户晓的新闻热点。  相似文献   
2.
近日,关于网络人肉搜索的是与非的争论愈演愈烈。笔者注意到,大部分人和媒体都把目光聚焦于人肉搜索侵犯个人隐私权,有网络暴力、网络骚乱的倾向。的确,近几年发生的人肉搜索事件大都有侵犯隐私权之嫌,但是如果一味地过分夸大它的消极影响,而无视它的积极作用,那么无疑是对人肉搜索的无限妖魔化。  相似文献   
3.
何村 《新闻界》2006,(2):60-61
如今,“炒作”和“恶意炒作”这样的词汇频繁地见诸报端。作为新闻记者,也经常地被指责为“炒作者”和“恶意炒作者”。那么,究竟什么是炒作?什么是恶意炒作?炒作和正常的新闻报道有什么区别?这是让新闻工作者比较困惑的问题,也是应该向广大读者讲清楚的问题。目前社会上有一种倾向,什么问题成了热点,就是一片“新闻炒作”的指责声,然后就是对记者的种种批判。似乎是所有的责任,都要由记者来负。记者这个社会舆论的引导者,仿佛成为了矛盾和舆论热点的制造者。面对复杂的客观事物,记者报道不对,不报道也不对,有时,记者真是无所适从。  相似文献   
4.
郝明工 《新闻界》2006,(3):71-72
有关“550万天价医药费”事件的新闻传播,一时间可谓铺天盖地,从众多媒体即时而又热烈的关注使这一事件成为一个具有全国性影响的、热点与焦点合为一体的社会事件。  相似文献   
5.
海外传媒     
《传媒》2006,(7):78-78
印度拟对外资开放媒体业最高股份不超过26%;首部手机拍摄的电影在意大利诞生;阿拉伯人嫌西方电视暴力多想看中国电视;国外主流媒体妖魔化中国见收敛。[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妖魔化报道在当今媒体中“嚣乎尘上”,给被妖魔化的对象带来了不公正的社会评价,从而影响到其学习、生活、工作与发展,并进而影响到和谐社会的形成,应当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只有对其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形成过程有一个理性的把握,我们才能对症下药,提出有效的应对方法。  相似文献   
7.
西汉末王莽、更始之乱时,中国像一匹失群的野马,一瞬间迷失了方向,乱窜乱撞起来。这时,世间便不由自主地滋生出众多的盗与贼。为了求生,他们有的不惜杀人越货,有的甚至成为食人一族。在许多士大夫眼里,他们俨然就是魔鬼的化身。但是在被妖魔化的幻象背后,却是一张张无奈的面孔。  相似文献   
8.
冯瑄  杨鲜 《新闻前哨》2007,(11):41-43
从农民工形象"妖魔化"说起曾几何时,"民工"变成了一个1昧的词。"欺骗、自杀、跳楼、爬塔吊、赌博、卖淫、强奸、抢劫、裸奔、讨薪、性饥渴、手脚不净……"成为媒体报道中描述民工形象的常用语。民工属于社会的弱势群体。可是,在新闻媒体的许多此类报道里却包含着一种刻板的成见:民工永远不可能如城里人那样文明。这种偏见潜意识地支配着媒体在社会语境内捏造可怜、无知、没有教养、邋遢、低人一等的  相似文献   
9.
解析大众媒介的他者定型--兼论传播中的"妖魔化"现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定型是人类常见的一种认知方式.本文用定型概念分析大众媒介在再现他者时的一种简单化、片面化现象,并把这种现象定义为"媒介定型",并试图用这种新的视角研究大众媒介传播中的一种偏狭机制,分析大众媒介如何通过放大细节形成和维护对他者的定型,追究"媒介定型"的市场逻辑和制度逻辑,最终揭示"媒介定型"的深层动因--民族中心主义.这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大众媒介传播中的"妖魔化"问题,以及大众媒介组织制定跨国跨文化传播的战略与策略,建立积极的沟通机制都有积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PX这一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被认为有益于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所到之处屡遭民意"阻击"。PX到底有多大危险性?以PX项目为代表的重化工到底还要不要发展,又该如何发展?就势谈因论果,无论是社会、政府还是公众、企业,都需要认真思考和面对。常识需要科学普及,政府则需要提高能力,公众需要涵养理性,企业需要强化风险管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