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52篇
体育   2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感悟901:尊重孩子应该成为成年人的习惯。如何与孩子平等交流呢?请记住电影《辛德勒名单》主角原型、波兰教育家雅努什·科扎克(1878—1942)的忠告:我们应该屈膝,蹲下来,跟他一样高。他的生死选择令人类动容:他毅然放弃自己能够活下去的机会,陪伴着200名孩子一起走向纳粹制造的死亡。  相似文献   
2.
语录     
《中国德育》2017,(1):6-6
@孙云晓:新的儿童观至少需要确立对于童年的五个认识:一是童年影响一生;二是儿童是具有巨大潜力和希望的人;三是儿童是具有个性差异并需要尊重的人;四是儿童虽然弱小也是一个权利主体;五是儿童是受到特殊保护的人。  相似文献   
3.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孙云晓及其合作者在2010年年初出版了《拯救男孩》一书,将男孩在成长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称为"男孩危机",并指出男孩危机的表现是全方位的,是客观存在的事实,需要"拯救男孩"。这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同时也引发一些争议。  相似文献   
4.
别样的惩罚     
王献章 《江苏教育》2007,(23):38-39
教育离不开惩罚,青少年研究专家孙云晓认为,没有处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马卡连柯也曾经说过:“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坚强性格,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和人的尊严感。”但惩罚是把双刃剑,如何运用则是一种艺术,一种需要创新的艺术,只要我们创造性地加以利用,定能给教育增添别样的风采。  相似文献   
5.
《四川教育》2000,(1):45-45
《走进新时代》丛书,是北京出版社的一套力作、其中,孙云晓、郑新蓉主编的《21世纪教师与父母必读》,在传播新教育观念、提出实施新教育的具体方法和策略方面,对教师和父母很有启迪。  相似文献   
6.
教育感悟181:为了搜救进入黄山未开发区域探险的18名复旦大学的学生,24岁的民警张宁海不幸坠崖牺牲。这个悲剧的启示是什么呢?学生的含义就是要学会生存。因此,能够教会学生生存的教育是好的教育,不能教会学生生存的教育是坏的教育。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都要把孩子的生存能力培养放在首位。  相似文献   
7.
教育感悟221:教育孩子需要父母联盟,而父母联盟需要合理分工。美国学者对112对4岁孩子的父母跟踪一年的研究发现,父亲主要负责陪孩子玩,母亲更多照料孩子生活,这样分工的父母关系更加积极互动,也有利于孩子特别是男孩的成长。如果相反,父母则会发生较多争执。显然,父母也要扬长补短。  相似文献   
8.
教育感悟261:如何给予孩子终身受益的教育呢?也许,最佳的选择就是培养符合其天性的人格化习惯,即培养孩子真正需要并且有益于长远发展的习惯,培养有助于健康人格形成的习惯。如卢梭所说,若想使一种良好教育的效果对一个人的一生都起作用,唯有保持习惯。这样的习惯犹如人的第二天性。  相似文献   
9.
教育感悟521:所有不把孩子当人的教育,无论多么花枝招展,都是坏的教育,因为教育的核心永远是人的发展。如教育家陶西平所说,在任何情况下都把人作为教育的目的而不是手段。你只有把人当成目的,他才可能有尊严。学生的发展永远是教育活动的目的,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关于家庭教育,有时需要在对话中碰撞出精彩的火花。教育家孙云晓老师和他的几位同事对此进行了尝试。通过对话、沟通和探讨,他们对家庭教育提出了各自的看法,也谈到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做法。这些谈话汇集为《忠告天下父母》丛书,共5本。现将书中部分章节摘录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