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孙应鳌是王阳明的再传弟子,是晚明黔中王门心学大师.他的生平经历了科举求仕的青少年时期、为官各地的中年时期和归乡讲学著述的晚年时期.  相似文献   
2.
孙应鳌(1527—1584年),字山甫,号淮海,明朝贵州清平(今凯里)人。自幼聪明,好学上进,善作文章。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王阳明弟子徐樾(字子直)以提学副使督学贵州。“一见应鳌而大奇之”。18岁的孙应鳌拜徐樾为师,成为王阳明再传弟子。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孙应鳌乡试第一,成举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成癸丑科进士,选庶吉士,是黔省第一位庶吉士。  相似文献   
3.
孙应鳌继承王阳明倡导遵从天理、反身自省以"致良知"的思想,强调在"求仁"中恢复心之本体,因而也特别提倡文艺发挥政治伦理教化的作用。作为心学家,孙应鳌最关注的是人通过修身正心、诚意慎独工夫使自己德行合于心本体"仁"的问题,而文艺的政治伦理教化作用正是为了使人获得这种工夫,因此孙应鳌也就必定将倡导文艺进行儒家的政治伦理教化,作为构建自己心学体系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陈彦婷 《兰台世界》2013,(12):123-124
孙应鳌在长达三十多年的为官生涯中始终正气凛然、官德颇高,深受朝廷器重.他将历来虚无缥缈的仁德说教与治国理政的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又以高尚的德行为朝廷培养、举荐了大量人才,使他的德育思想名满天下,成为后世的表率.  相似文献   
5.
孙应鳌是王阳明的再传弟子,是晚明黔中王门心学大师。他的生平经历了科举求仕的青少年时期、为官各地的中年时期和归乡讲学著述的晚年时期。  相似文献   
6.
德育是中国历朝历代都十分重视的教育工作,明代"名臣大儒"孙应鳌就是一位有名的德育工作者。他饱读儒学,清廉为官,创建书院,为朝廷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之才。他对中国传统德育的传承发扬、对后辈的谆谆教诲令世人所敬仰。  相似文献   
7.
贵州山灵水秀,气候宜人,哺育出一大批本地的思想家和哲学家,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清平孙应鳌先生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本文分析了孙应鳌的生平、孙应鳌重视教育的原因及孙应鳌教育思想中的主要德育思想。  相似文献   
8.
孙应鳌的美学思想以普遍性原则的“心”为本体,心作为一个形上范畴,它潜在于每一个人,至善无恶.他以“求心”功夫纯化心体,讲求在日用常行中使本然之心转化为明觉之心,呈现出与天地万物圆融为一的仁境和具有中和之美的乐境.孙应鳌的美学思想闪烁着理性的光辉,对当时文学艺术风尚转变及清代朴学之学风具有一定的影响,对后世美学理论的建构也不乏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孙应鳌的美学思想以普遍性原则的“心”为本体,心作为一个形上范畴,它潜在于每一个人,至善无恶。他以“求心”功夫纯化心体,讲求在El用常行中使本然之心转化为明觉之心,呈现出与天地万物圆融为一的仁境和具有中和之美的乐境。孙应鳌的美学思想闪烁着理性的光辉,对当时文学艺术风尚转变及清代朴学之学风具有一定的影响,对后世美学理论的建构也不乏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孙应鳌在长达三十多年的为官生涯中始终正气凛然、官德颇高,深受朝廷器重。他将历来虚无缥缈的仁德说教与治国理政的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又以高尚的德行为朝廷培养、举荐了大量人才,使他的德育思想名满天下,成为后世的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