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7篇
  免费   2篇
教育   248篇
科学研究   11篇
各国文化   16篇
体育   63篇
综合类   15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7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位于古城西安市的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收藏古籍文献较多,在西北高校图书馆中名列前茅,本文就馆藏的稀见古籍,在著者版本行格序跋藏印等方面加以疏说。  相似文献   
2.
绍兴莲花落     
汤涌 《浙江档案》2006,(8):48-48
在2005年浙江省政府公布的全省首批非物质化遗产名录中,绍兴莲花落也名列其中。绍兴莲花落,亦称“莲花乐”、“莲花闹”,是绍兴地方的一种曲艺,因其演唱生动活泼,唱词通俗易懂,唱腔朴实流畅,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为群众喜闻乐见。莲花落曲艺渊源。据有关资料记载,宋元时期已经流行,佛典《续传灯录》第23《俞道婆》载:“一日闻丐唱《莲花乐》云:‘不因柳颜传书信,何因得到洞庭源。’忽大悟。”可见最初是丐卖艺所演唱。绍兴莲花落初期,多演唱恭喜发财、吉祥如意之套辞。其后方逐渐形成有故事情节的段子,称为节诗。这类节诗据称有18只半,第一节诗的唱辞各用一韵,共有18个半韵。  相似文献   
3.
古典戏曲研究,尽管古人已多有论述,有着一定的学术积累,但它真正成为一门具有现代意义的学科,却是近一百多年的事情。古典戏曲研究是在西学东渐的化语境下逐渐成型的,是中国现代学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戏曲、小说为代表的通俗学进入学术殿堂。这是现代学术区别于传统旧学的一个重要特征。而戏曲研究学科建立的重要标志就是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及相关戏曲作的出版,是王国维确立了戏曲研究的基本框架及研究范式,规范着后来戏曲研究的格局与走向。因此,探讨王国维戏曲研究的动机和思路,是揭示古典戏曲研究整体发展方向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4.
正人们在观察风景时,需要寻找一个恰当的视角,据此不仅可以俯瞰全景,一览无余,而且可以使景区的重点凸现眼底,使点与面得到适当的兼顾。学术研究也是这样,研究者选定一个恰当的研究视角,在某种程度上就意味着优秀成果的形成。近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青年教师李玉用博士的《宋元道教"三教合一"思想研究》(台北: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13年出版,以下行文中简称"李著",凡引及处仅注页码),这种看法得到了再一次的证实。李著从三教合一的视角研究宋元道教,从宋元道教的视角研究三教合一,对宋元道教三教合一的思想进行了系统  相似文献   
5.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图书馆馆藏有莫友芝清刻本《宋元旧本书经眼录》二册,该书是清代著名目录版本学家莫友芝于同治四年至八年间客游上海等地所见宋、金、元、明椠本及稿本、抄本的记录,书中文字系莫友芝手写上版,字形方正、运笔圆润,为莫友芝刻书独有。对《宋元旧本书经眼录》的编纂缘起、著录特点、学术价值、研究现状、再版情况进行介绍和评价,以期为莫友芝研究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国戏剧戏曲学的奠基之作,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具有鲜明述学特征:一是"信而有征",注重铺排史料,言必有据;二是"考胜于史",长于史料考证且有独到发现,史的论述较弱;三是"述繁论简",引述文献繁复,论评阐发简略。  相似文献   
7.
《海外英语》2011,(11):48-48
王国维(1877—1927),近代著名学者、诗人、文艺理论家、哲学家。22岁时,至上海《时务报》馆做校对。1906年,任清政府学部总务司行走、图书馆编译等职。期间,著《人间词话》《宋元戏曲史》等名著。  相似文献   
8.
武侠小说中常常出现"洒家"的称谓,都是会武功的和尚的自称,因此在人们的心目中,"洒家"即指和尚。这是一个天大的误会!印象中最早自称"洒家"的人是《水  相似文献   
9.
清道光年间何绍基所刻《宋元学案》百卷本,是该书初刻定本醉经阁本的修订本。和醉经阁刻本相比,该本增加了370版以上篇幅,增加字数约20万,是《宋元学案》定本中体例最完善、内容最丰富的版本。本文考察此本对醉经阁刻本的增补修订,主要包括体例的完善、结构的调整、内容的增补、史误的纠正与文字的校改。厘清这些问题,此本的修订情况以及文献价值,也就一一呈现了。  相似文献   
10.
宋元时期的南戏发生、发展以及传播、接受规律和中国古代诗歌、小说等门类的文学艺术并无二致,它们既源自民间,又都以市井乡民为主要受众群体。虽然受到北杂剧的严厉冲击,但元代南戏的传播与接受不仅没有一蹶不振,而且还在少有知名文人参与的情况下,度过了短暂的衰落期并彻底涤荡了北杂剧在南方的强势影响。客观地说,宋元时期的南戏接受还不属于完全意义的戏曲接受,后世常见的刊刻、评点等案头接受形式在元代或未出现,或仅具雏形而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