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教育   20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本文根据运算放大器的设计要求(单位增益带宽、相位裕量、输入等效噪声、功耗等),选择电路结构,详细分析了CMOS运算放大器的所有性能参数,使用Levelone模型进行手工计算,设计出器件的几何尺寸,最后通过Hspice仿真软件给出了性能指标的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2.
提出密勒定理的另一种形式,并举例说明它的简单应用.  相似文献   
3.
论文将极点分离、前馈补偿和密勒支路补偿技术相结合,采用0.5um工艺设计CMOS放大器,Miller-Feedthrough Compensation(MFC),分别驱动120pF/25KΩ和1200pF/25KΩ负载,实现增益带宽积14.7MHz和3.3MHz。  相似文献   
4.
吴悠 《科教文汇》2011,(7):196-197
《推销员之死》是阿瑟.密勒的代表作,是美国戏剧的经典作品。剧中威利自杀的悲剧很大程度由于儿子的失败造成的。本文将结合家庭教育学的理论知识.从威利的教育观念、家庭教育内容、家庭教育方式以及他本身的道德素质四个方面对威利的家庭教育进行分析.旨在揭露其家庭教育的失败之处。  相似文献   
5.
美国戏剧家阿瑟·密勒在戏剧《推销员之死》中塑造了几位耽于身份认同危机的人物,威利·洛曼和他的两个儿子向往成功,但在追寻成功的道路上不能认清自己的身份角色,酿成了家庭悲剧.本文从认同危机角度,分析他们的认同危机是如何在现实与梦想的矛盾中产生并形成悲剧的.  相似文献   
6.
正《密勒氏评论报》(The China Weekly Review,初名Millard’s Review of the Far East)是美侨在上海出版的英文周刊。1917年由密勒(Thomas F.Millard)创办。两年后由约翰·鲍威尔(John Benjamin Powell,1886—947)接办。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停刊。抗日战争胜利后复刊,由其子威廉·鲍威尔(William Powell)主编。1950年起改为月刊。曾因披露美国在朝鲜进行"细菌战",被美国政府禁止入境。1953年停刊。《密勒氏评论报》  相似文献   
7.
亨利.詹姆斯的作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试图以他的著名中篇《黛茜.密勒》为例,分析作者是如何有意选取了小说中的一位特殊人物温特伯恩的角度来讲述整个故事,并由此达到的特殊的悲剧效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三管电路入手,分析了密勒扫描电路的起始突跳的幅度、方向、衰减时间常数、“过零时间”及其在t=0附近的波形,从而提出了抑制其起始突跳的三大措施.  相似文献   
9.
在水果中,新疆的"哈密瓜"香甜可口,于是有人便想当然地把"密"字写成了"蜜"。其实,"哈密瓜"的得名和甜度无关。据清代傅恒等所撰《西域同文志》记载,哈密是回语"哈勒密勒"的转音。哈勒,义为"瞭望";密勒,是建筑在高墩上的报警台,发现敌情便  相似文献   
10.
汪李娟 《考试周刊》2011,(85):25-26
《黛西·密勒》是亨利·詹姆斯早期的一部重要的中篇小说。大多数现代读者对该小说的女主人公黛西·密勒倾心不已。在詹姆斯所描写的美国少女中,黛西是第一个也是最受欢迎的一个。她的女性意识正是美国人所追求的自由精神的最佳写照,她的悲惨结局也让现代读者怅然若失。读者不禁会想,如果黛西没有死,她会最终变得理智而成熟吗?然而,在当时的情况下,黛西·密勒女性意识的幻灭总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