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96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开学初,有经验的班主任一定会为班级的各项工作"上好弦,定好调",确定好要抓的主要工作和安排好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2.
在古代文学芳菲的阆苑里,宋词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风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一、宋词简介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简称"词",又名乐府、近体乐府、乐章、琴趣,还被称作诗余、歌曲、长短句。最早起源于民间,是配合燕  相似文献   
3.
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了"陈桥兵变"建都汴京史称北宋,这时国内刚刚结束了长期的混战局面,农业生产得到了恢复,而工、商业在此时期迅速发展。音乐文化作在这一时期处于一个繁盛的状态,而在两宋时期曲子词作为其中的一种艺术形式,更是在众多的文化艺术中脱颖而出,深受人们的喜爱。"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①这是对柳永曲子词的高度评价,也侧面证明了当时曲子词的传唱极广。关于曲子词在两宋兴盛的原因也可从政治、文化和场所方面来说明。  相似文献   
4.
颂壮词     
词是歌儿舞女们,在文人们的雅集宴会上,助兴歌唱的歌辞,所以也叫曲子词。后来,技痒的文人们,竞起仿效,他们剥离了乐曲的束缚,扩大了表现力,加深了意境,使之做为一支诗坛新葩,在中唐以前开始萌芽抽枝,到晚唐已臻成熟,进入两宋后,更是枝壮叶茂,繁花似锦了。初期的词,带着它出生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内乡县调查为例,对南阳大调曲子的发展传承进行研究.南阳地区曲艺众多,其中南阳大调曲子是很有代表性的曲种,曲目众多,但近几年遭遇严重断层,如今爱好者们均为中老年,少有年轻人愿意去学习传承,如何保护传承好我国的历史曲艺文化,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E:因《呼唤黎明》中的《通哉反也》而被更多人熟知,自己对手这首曲子是怎么理解的? 贾茹涵:这首歌的概念是来源于老子的《道德经》,体现了“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中国古典哲学思想。所以我在演唱的时候,用非常东方的处理方式来诠释,加入了昆曲的韵味。  相似文献   
7.
抄有《云谣集》的斯1441、伯2838以及保存了大量曲子辞的2607、伯3128是最重要的三种敦煌曲子辞文献,这三种曲子辞文献的抄写年代问题尚未最终解决。通过伯2838斋文中的“令公”一词结合斯1441中的相关信息,可以推知《云谣集》抄写于928年至935年间或稍晚。通过对斯2607两面文书正背面关系的考查,再结合该卷点检历中相关僧人的生平,可确定斯2607之曲子辞抄写于十世纪中叶左右。通过伯3128中三首《望江南》与伯4889定千诗相互关系的考查,可得知伯3128之曲子辞的抄写年代上限为944年。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广州市小场足球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法和文献资料法,对广州市中学小场足球开展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研究分析,了解了作为足球后备力量的生力军的中学生足球在竞技足球发展如火如荼的广州,中学生足球运动开展的现状。  相似文献   
9.
隋唐燕乐的兴起,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音乐时代,不仅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民族音乐,而且极大地推动了隋唐文化的发展.受这种新型流行音乐的影响,不论是隋唐诗歌的创作,还是配合燕乐演唱的曲子词的创作,都不约而同地在内容和形式上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合乐性成为当时韵文文体的共同特点,而“选词以配乐”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依调以填词”的创作方法,成为了这种新音乐对原有文学样式的加工手段以及对新文体样式的催生方式,并且在客观上起到了规定两种主要韵文文体——唐诗和曲子辞的发展方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