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体育   2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得一隋代河间王杨弘的墓志拓本,为近十年内所出世,历代金石碑刻著作中均未见记载.由拓本上可知,墓志为正方形,宽、高均为49厘米.右上角稍残,第一行第三字"柱"字右旁损,第四、五、六行的第一字"九"、"刺"、"后"上半部损,墓志的左半部及下半部有多处泐痕.墓志文字共三十一行,行三十一字.第一行为墓志主人官职名衔,全称为"隋上柱国太子太保雍州牧河间恭王墓志铭".  相似文献   
2.
一个凉爽的4月清早,在我们的亚利桑那州牧场上,我和两个小女儿注视一家子松鼠在它们的窝边溜上溜下——那窝是个拱顶形土堆,上面有一个个小坑,我的  相似文献   
3.
王凌彬 《河南教育》2008,(10):48-49
高职高专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豫和人才强省战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近年来,河南省高职高专教育驶入了快车道,教育规模迅速扩大,教育教学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汉代的刺史制度是在秦朝监御史制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地方监察制度,对巩固和维护封建集权政治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刺史制度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尤其是其后来的地方官化,对我国古代的郡县二级地方行政体制向州郡县三级地方行政体制转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宗鸣安 《收藏》2008,(5):109-110
近得隋代河间王畅弘基志拓本。墓志为近lO年所出,未见记载。由拓本可知,墓忠为正方形,边长为49厘米。右上角稍残,第l行第3字“柱”字右旁损,第4、5、6行的第l字“九”“刺”“后”上半部损,墓志的左半部及下半部有多处泐(lè)痕。志文3l行,行3l字。全称“隋上柱国太子太保雍州牧河间恭王墓志铭”。  相似文献   
6.
魏晋南北朝时期军府制度曾产生巨大影响,对此学界多有揭示,但对军府制度的生成及演化的脉络这一问题却有分歧和认识不清之处。事实上,东汉时期州府军府化演变实乃魏晋时期军府制度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州府军府化过程的突出表现即为州制的演变及对军权的控制与掌握。  相似文献   
7.
自汉武帝设州刺史制度,到王莽执政时期,曾两次改州刺史为州牧。这两次改动不但使州刺史的地位提高,即由原来的六百石小史--跃而与九卿三公平齐,且使州的性质也发生了变化,即由原来的监察机构变为一级行政机构。正是这个变化对东汉及魏晋时期的政治、经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州牧乃地方之父母官,职掌一州之军政大事。白鹤梁题刻有不少任官涪陵的涪州牧,钩稽其行迹,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其生平,而且可以管窥其治政,理解其对地方社会经济文化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杜文 《收藏》2020,(3):126-133
竹马戏是古代游艺、童子游戏形式之一,在宋金时期出现大量反映童子竹马的诗词,同时期的陶瓷、砖雕等资料中也有生动反映,从图像上对竹马与婴戏都做了形象反映。竹马在汉代文献中已见端倪,其生活源头应该更早。《后汉书》卷三一《郭伋传》记载:"郭伋字细侯,扶风茂陵人也。伋少有志行,哀平间辟大司空府,三迁为渔阳都尉。王莽时为上谷大尹,迁并州牧……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  相似文献   
10.
罗猛 《四川档案》2015,(3):43-44
<正>1998年调入甘孜州档案馆工作,她甚至不清楚档案馆的工作是什么,一开始,她便被分配到业务指导科;跟着老同志跑单位,她一句话都搭不上。但很快她就进入了角色,甚至爱上了这份工作,经常给领导提出这样那样的建议和意见。她就是甘孜州档案馆管理科科长董晓琴。如实反映困难政协主席大力支持2014年2月,政协甘孜州委第十二届三次会议如期召开,作为州政协委员的董晓琴在政协主席易凡参加的小组讨论会上发言,当她说到"档案部门本来编制就少,空编却十分严重;部分县对档案馆必要的设施设备建设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