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1篇
科学研究   16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15篇
综合类   8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20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报章对张学良生平业绩披露颇多,但是,有关张学良的产业和他对财富的看法,却鲜有论及.本文拟从这一新角度揭示张学良人生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2.
《收藏》2001,(3):35-35
据《海峡导报》载,现定居美国夏威夷的年过百岁的张学良将军,曾是民国时期四大“公子收藏家”之一,其收藏之富之精,堪与张伯驹等比肩。众所周知,张将军后来遭逢变故,过了半个世纪的囚禁生活,其收藏品多有流失,在所难免;但到1994年底张将军离开台湾时,身边藏品还有不少,远非一般藏家可比。张将军当然不愿意将这批东西带到国外。那又是如何处理的呢?  相似文献   
3.
张学良将军作为一代军事家、政治家,是一位曾改变中国现代历史、为国而牺牲自我的民族英雄。张学良幼读经史,少习军旅,多才多艺,能文能武,而立之年便出任中华民国陆、海,空三军副司令。他所率领的东北军势力雄厚,声誉良好。这与其重视军事教育是分不开的。张学良青年时代设立的  相似文献   
4.
阿珍 《健身科学》2008,(6):49-49
称为"中国画坛500年来第一人"的张大千先生,说自己的养生完全靠"三健":一是,"健吃"。儿时大千先生家境贫  相似文献   
5.
王春华 《钓鱼》2008,(21):56-57
当满载的渔船归来时,便衣队的人七手八脚地将一条条鱼装进早已;隹备好的大木桶里。张学良走过去挑上几条肥大的送到伙房,其余的叫人放到天桥下的鱼池中。张学良说他在奉天的时候不光是钓鱼,还喜欢养鱼,养的是小鱼,什么鱼种都有;而今天养的是大鱼,看什么时候钓的鱼能把鱼池装满。接连几天,张学良的兴致很浓,中午都不上岸,经常把饭拿到船上吃。  相似文献   
6.
1928年12月,东北易帜为饱受战乱的东北带来和平的环境,也为东北地区民族经济发展带来希望。奉天迫击炮厂厂长李宜春抓住这一时机,向张学良提出“应国内需要,宜首先制造载重汽车”的建议。张学良对此十分赞赏,在将奉天迫击炮厂改名为辽宁迫击炮厂的同时,又在辽宁迫击炮厂内增设民用品工业制造处,不久又将民用品工业制造处改为附设于辽宁迫击炮厂之下的民生工厂。  相似文献   
7.
喻君 《兰台世界》2005,(1):58-59
周恩来与张学良,两颗巨星,一代伟人,同时代却不同信仰,在国家和民族危难时刻,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携手创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迫使蒋介石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实现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救国主张。周恩来钦佩张学良的英雄胆识,也钦佩他的人格魅力,肯定他为千古功臣。张学良对周恩来的为人更是由衷佩服。  相似文献   
8.
兵谏扣蒋后,出于对杨虎城部队的不大放心,中共中央两次致电提醒和督促张学良应将蒋氏牢靠掌握在自己手中,此乃张学良坚请蒋氏移居的真正原因。为此,张采用了多种方法,却均遭蒋氏坚拒。随之,张以伪装"悔祸"和假意答允尽快送蒋回京的办法,达到了让蒋移居的目的。蒋态度由硬到软的转变,亦以同意移居为开端。蒋氏的态度转变和张学良为引导事变走向而施展的"骗"蒋移居小谋略,都应视为促成事变和平解决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提倡教育是张学良一生最重要的思想主张之一,其内容包括:为国家、社会服务的教育宗旨;完善教育体系,推动东北经济发展;弘扬传统文化,维系民心;注重体育以健全国民体格,发扬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0.
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等东三省军的政要员通电南京国民政府,正式宣布东北易帜,这应该说是张学良在特定时代未结束军阀混战,促进国家统一,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而进行的一次爱国义举,笔者认为,张学良的"易帜"也掺杂着一些其他的个人动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