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511篇
科学研究   42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7篇
综合类   13篇
文化理论   16篇
信息传播   5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回望老中学     
一所好的学校,无论中学还是大学,都应该是能让每一介从那里出去的学生,在漫长的生命途中时时驻足回望的,是能让学生有一种精神归属感的。[编按]  相似文献   
3.
合作小组指学习者在教师鼓励、引导下 ,由学习者自愿合作组织 ,在课外进行英语交际互动的团体。合作小组内学习者主动参与性强 ,彼此之间的互动交际活动增加 ,给组员提供更大的英语学习空间 ,是课堂英语教学的延伸。合作小组的凝聚力有益于增强学习者的自信心和自我形象 ,使学习者主动、自发、高效地投入英语学习 ,从而提高英语水平  相似文献   
4.
电视两种传播模式的社会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卫华 《新闻界》2005,(2):60-61
社会整合是相对于社会分化而使用的一个概念。19世纪末期,伴随着工业化、都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欧美各国相继经历了从“传统社会”向“大众社会”的结构转型,社会的转型带来的一系列的社会和文化问题。伴随着农民、移民向城市的大量迁移,都市里聚集了大量的丧失了历史感和归属感、被细密分工严重异化了的“大众”群体,这些群体不再依靠传统的诸如宗法、血缘、地域而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5.
三、期刊经营正由发行主导 型向广告主导型转型:中国期刊 业广告经营的市场机会分析 虽然目前中国期刊业的主要 经营收入(80%)来自于发行收 入,但2000年以后的一个明显趋 势是,广告主导型杂志越来越成 为期刊市场上的英雄,成为影响 力日隆、市场成长最快的杂志品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手机智能终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普及,无论是苹果系统还是安卓的移动客户端都被广大用户和消费者青睐和普及,而用户对于新闻资讯类的客户端的使用和需求也十分旺盛。本研究基于1986年Davis提出的技术模型理论,以新闻资讯类APP的用户和消费者为研究对象,探讨该类客户端用户的接受使用行为和习惯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移动客户端感知的有用性和感知的易用性是用户考虑使用并接受的最重要前提,而社交压力和需求对影响用户的使用习惯也起着显著的作用,这意味着新闻客户端的开发更应该重视用户的人性化体验和归属感设置。  相似文献   
7.
一般来说,归属感属文化心理的概念。近年来,心理学家对归属感问题进行l_r大量研究,其普遍的认识是,缺乏归属感的人会对自己从事的工作缺乏激情.责任感不强。心理学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8.
春运影像通过新闻中的图片、视频等媒介形式,展示外来工在"过年回家"过程中遭遇的苦难、经历的喜悦,并通过种种具有符号特征的画面呈现这一群体的复杂情绪:对"家"的渴望,以及对现代都市的留恋。这正印证了当代外来工归属感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9.
从理论层面上看,要形成学生校园归属感有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维度。透过理论视角观察实践发现,电大学生校园概念淡化、教学交互方式转变及成人学生特质,导致学生校园归属感淡薄,呈现出文化认同缺失、群体认同障碍和活动参与不足等特征。为此,试图从校园文化建设角度提出化解困境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0.
透过《野草》探索鲁迅的生命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的作家越来越关注人的“生命意识” ,但实际上 ,“五·四”以后的新文学在表现人们的“生命意识”方面已有很大的突破。鲁迅的《野草》看似是一些随时而发的、零星的“小感触” ,却是鲁迅在经历了 40多年的人生悲喜剧后 ,以相当成熟的心理状态 ,写下的充满睿智与苦闷的人生哲学。笔者试图从《野草》中探索鲁迅关于生存的思考 ,进而更深刻地了解鲁迅其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