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各国文化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光岳 《寻根》2004,(6):4-8
匈奴为夏桀之子淳维之后,《史记》已有明确记载。秦汉时,兴起于内蒙古,后来逐渐并吞楼烦、林胡、白羊、丁令及乌孙、大月氏、西域等国,形成强大的国家,后分裂成南、北匈奴。不久,南匈奴归附汉朝,北匈奴被汉朝所败,其中一支向西迁,成为西匈奴,横扫中亚、里海、黑海、东欧直至中欧法兰克,  相似文献   
2.
学习动机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自觉性、持久性以及所采用的学习策略,最终影响学习的效果。没有动机,就不可能学好外语。不同类型的动机,对于学习会有不同的影响。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外语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明清易代之际,许多故明官绅归顺清廷,成为所谓的"贰臣"。百年后的乾隆皇帝出于政治需要谕示编修《贰臣传》。其中记载的山东贰臣的归附情况颇值得研究。文章在明末清初的大背景下,对《贰臣传》中山东贰臣这一特定群体做一关注,并试着从五个方面探究这一群体出现的原因,以期能更全面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这些"贰臣"。  相似文献   
4.
17世纪中叶,为避准噶尔部噶尔丹的侵袭,和硕特部和罗理与准噶尔部罕都等人逃至西套地区,是为西套厄鲁特蒙古的起源。西套蒙古与清政府之间的关系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双方在对彼此的认识上曾经存在差异,但总的趋势及最终的结果依然是西套蒙古向清中央王朝的归附,这是符合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发展方向的。  相似文献   
5.
绍圣至元符年间,北宋实施"开边"活动,招诱了大批西夏缘边及其境内的蕃部首领,采取了适当的安置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瓦解了西夏的内部团结,并逐渐获取了对夏战争的优势。但随着"开边"活动的结束,北宋不再主动招诱西夏缘边及其境内的蕃部首领,这种变化反映了宋夏之间"打打和和"的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6.
河洮岷在明初西北藏区治理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明政府对故元官员何锁南普等人的分封赏赐,开创了明初分封赏赐之先河。此后,河洮岷大批僧俗首领归顺和效忠明王朝,有力地保证了卫所、土司、朝贡、茶马贸易等制度在此地的较好实施和推广,并使当地的僧俗首领和普通番民直接和间接地与明政府发生联系,从而彻底改变了元明以前这里种族繁多,分裂割据,战乱不已,统而不属的局面。这不仅使明政府对河洮岷统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对西北藏区、乌思藏僧俗官员尽快归附明朝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一."归附主流":寻找隐秘的父亲 美国学者卡伦·霍尼曾说:"在谈到我们时代的病态人格时,我不仅指的是存在着某种基本共同特性的神经症患者,而且指的是这些基本的共同性根本说来是由我们时代和文化中的现存的困境产生的。"  相似文献   
8.
张李 《沧州师专学报》2002,18(2):25-25,40
本文通过阐述突厥的兴起、衰亡并归附于唐以及唐对西域管辖的历史,说明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驳斥了新疆是“东突厥人的家园”的谬论。  相似文献   
9.
蒙古只有一个,本没有内外。因为与中国合并时间有先后,遂被分割,先合并的南部为内蒙,后合并的北部为外蒙。1635年,塞北诸部落向后金(清)屈服,称内蒙。外蒙此时由坷尔坷部(三部落总称)统治,地广人稀。1660年,准葛尔部在葛尔丹的带领下,进攻外蒙,坷尔坷三部落全面溃败,紧急商量救亡策略。面前有两条路,一是归附俄国,二是归附中国。  相似文献   
10.
英语习语有语义的完整性和结构的固定性两大显著特征,其中语义的完整性蕴涵语义的不可揣测性或语义的隐性,而这一特征恰好体现语言文化信息差.有效利用英语习语中的信息差,能激发儿童学习者的归附型动机和强烈的求知欲,促进可理解性语言的输出,推动儿童外语习得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