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0篇
教育   96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读一千次《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心中便有一千次不同的感触:触草木为之含悲的“安史之乱”的国度,感风云因而变色的苦难人民。其中,尤其是“娇儿”的身影始终挥之不去。在他“恶卧”的苦苦挣扎中,让我们更加立体真实地审视了那场毁灭性的战争,让我们更加深刻地领悟了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和高尚的人格。  相似文献   
2.
张志公先生指出:“无论写什么文章,要写得好,先觉的条件是具有正确的思想认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及相当的思维能力。”这就是说,思想和思维是作文之源,而思想则是文章的灵魂。没有思想的文章,如同没有灵魂的躯壳,越是浓妆艳抹,就愈是面目可憎。所以当我们观察、读书的时候,要经常营养自己的思想,提高自己的境界,让自己不为“浮云遮望眼”。作为学生,要确立如下常见思想:绿色和平的思想;忧国忧民的思想;同情弱小,与民同乐的思想;民主、自由、非暴力的思想;亲近自然,物我统一的思想;清静、淡雅的情思等等。  相似文献   
3.
我们今天也许很难想象.曾经有一个时代。在中华的土地上竟有那么多的诗人来来往往,只带一双锐眼,只带一腔诗情,与山水周旋,同大地结亲。他们也许不富裕,但朋友间的诗酒唱和就是他们的快乐;他们在仕途郁郁不得志,但忧国忧民的情绪无时无刻不萦绕在他们的心田。地平线,铺着他们前进的影子;山与水,回荡着他们长长的足音。[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中国知识分子向来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抨击时弊,议论风生。学校是知识分子荟萃之地,总少不了有几位教职工,时不时地对教育教学、行政管理工作评头论足;有时矛头对准领导的痛处,说到动情之处往往是言辞激烈,慷慨激昂。要说他们不对吧,他们的话似乎有理有据;要说对吧,偏颇、偏激之处蛮多;但要让他们不说是不可能的。这很让一部分管理者头痛:这些人惹不起,撵不走,躲不掉,对他们真是无可奈何。  相似文献   
5.
去年10月离开人世的梁从诫先生提起他的家族,骄傲之余总免不了黯然神伤地做两句论断:“我们家三代人都是失败者”,“我们三代人的最大悲剧是选择越来越小”。  相似文献   
6.
张霭云 《兰台世界》2007,(10S):62-62,69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科举史上,江西中状元的人数,在明朝达到了辉煌的顶峰。“翰林多吉水,朝士半江右”是明朝流行的谚语。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清朝260多年的统治中,江西中状元的仅有三人,即全南县的戴衢享、彭泽县的汪鸣相、永丰县的刘绎。刘绎又是江西历史上最后—位状元。他眭情刚正不阿,忧国忧民,当他身在仕途却无法施展才华时,毅然退出官场,投身家乡的教育事业,将满腹才学传授给学生,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7.
范公偁是范仲淹的玄孙、范纯仁的曾孙,所著《过庭录》是一部颇有学术价值的笔记小说。书中有关宋代士人的轶闻遗事、文坛掌故,可补《宋史》之阙。更重要的是,该书中有关范仲淹及其子孙的记载,是作者从其父正思处得来。范氏几代人心忧天下,忠贞为国的品质,在本书中得到了充分阐释。它是研究范氏家族弥足珍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文言文的魅力?笔者认为这不仅在于其文字的精练典雅,还在于其文风的厚实古朴,更在于其文化的博大精深。可以说,作者丰富的情感和情韵寄托在每一个文字、每一种句式及每一个语气之中。我们读文言文。能读出那些或是忧国忧民、心系天下;或是慷慨悲歌、大义凛然;或是俯仰天下、哲思古今的血肉丰满的历史人物。经典历经时间的淘洗.需要细细品味.慢慢咂摸,透过“言”品味“文”。《烛之武退秦师》就是一篇经典。  相似文献   
9.
嘉庆至光绪问,在全州龙水出现了一个以蒋励常、蒋启敭、蒋琦龄等为代表的蒋氏文学家族。蒋氏家族十分重视思想品质的教育,亦有文学创作的传统,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蒋氏家族的文学创作代代相传,经久不衰;各家风格各异,但均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呈现出忧国忧民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10.
王学东 《教学随笔》2013,(11):48-48
中国古代封建士大夫,当他们忧国忧民,或政治上失意之时,往往登高抒怀,排遣积压在胸中的郁闷愁苦,也多借清秋景物来烘托。杜甫《登高》诗云:“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