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8篇
科学研究   7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2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征稿启事     
欢迎广大读者、作者向我刊提供2011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加试题的另解。根据惯例,我们将在今年第十二期的赛题新解刊登加试题另解。  相似文献   
2.
世界近代史上,在论及法国大革命中君主立宪派“有财产限制的选举制度”的规定时,教材认为这是违反《人权宣言》中“人生来是自由平等”的规定,但仅凭该点来评价这一历史现象是远远不够的,任何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产生和发展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下面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许多商家借助广告语中成语的灵活运用获得了极大的经济效益,本结合目前广告语言发展的具体情况,从修辞角度分析了成语活用的几种方式,对这种极富中国特色的广告持肯定态度。  相似文献   
4.
刘晖 《华章》2011,(11)
从85美术思潮起,装置艺术作为西方的反传统,反社会,反收藏的艺术形式进入中国.20年后,中国的装置艺术不再锋芒毕露,咄咄逼人,这是艺术的倒退,还是艺术向前的发展,艺术界和评论界众说纷纭.在这里,笔者希望通过对于装置艺术,这个来源于西方的艺术形式,在东西方不同政治文化背景下的表现和发展以及装置艺术中国化的特点粗浅的谈一下自己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5.
在教学《<枫桥夜泊>新解质疑》一课时,根据课文提供的内容,我把学生分成“新解方”和“质疑方”两组(每组5人),以学术讨论商榷方式来呈现三个各自对立的观点,通过这样的语文课堂实践活动,创设、营造教学情境,形成极具张力的语文阅读教学。下面仅实录其中—个观点(关于“月落乌啼”的“乌啼”是一座桥的新解)的论辩片断:“新解方”(生1):根据最新考证,我们认为《枫桥夜泊》中“月落乌啼霜满天”中的“乌啼”其实不是乌鸦叫,而是指“乌啼”桥,意思是“月亮向乌啼桥方向落下去了。”“质疑方”(生1):你说“乌啼”是一座桥,这倒真新鲜,那你有何…  相似文献   
6.
木木 《初中生》2011,(31):61
自强不息,无知少年科技创新搞发明——机器猫性情各异,众不明生物丛林深处智斗变态老巫师——蓝精灵耸人听闻,近视少女人首分离——阿拉蕾身残志坚,靠植入钢板的手臂打出一片天——铁臂阿童木人穷志不短,两少年仅着内裤环游世界——海尔兄弟误食劣质罐头,男人随后暴力无比——大力水手  相似文献   
7.
之一:父母不要逼孩子请学生的家长们也读一读这篇调查摘要。像这样的出自内心的呼声,你们过去听见过吗?你们都希望孩子成才,这是当然的。进大学是成才的一条道路,可不是唯一的道路。再说,进了大学还得看自己肯不肯学,会不会学。从这一点来说,进不进大学一个样。不进大学,要是自己肯学,自己会学,同样可以成才。所谓成才,就咱们这个社会的标准来说,就是成为一个对社会主义建设有用的人,能进大学固然好,不进大  相似文献   
8.
在重新解决文[1]的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第二类反问题的基础上,解决了它的第三类反问题,并证明文[1]的猜想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9.
当前“学习型社会”的概念存在着理论上的模糊性和实践上的困惑性。从学习的维度上理解,人类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学习型社会。运用马克思“人类发展三阶段”的理论重新解析“学习型社会”。可以将“学习型社会”分为三种形态:“经验形态的学习型社会、技术形态的学习型社会、交往形态的学习型社会”。我们必须加快发展技术形态的学习型社会,迎接交往形态学习型社会的曙光。  相似文献   
10.
《论语·雍也》有“宰我问仁”一章,历来对其注解众多。根据对“井有仁焉”的理解不同,大抵存在2种解读:一种认为井中有人(或仁人);一种认为宰我以“井中之仁”设喻,“仁”或可通过行事而取。2种解读似乎都忽视了“君子可欺”相悖于儒家忠信之道的事实。文章考察历代注家对本章之释义,联系《周易》之《井》卦剖析“井有仁焉”所含蕴的意义;并结合出土文献,以及对“欺”“罔”等诸字之研析,将“《井》卦之仁”与“君子之仁”“圣人之仁”试作勾连。该章中,孔子与宰我的对话焦点,或为君子可施“《井》卦之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