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7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179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据《东方早报》,华尔街风云突变之际,日本高调踏上了重返华尔街的行程。9月22日,日本最大银行集团三菱UFJ金融集团宣布,与美国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达成意向,将投资最多9000亿日元(84亿美元)购入对方多至20%的股份。同日,日本最大券商野村控股集团成功竞购雷曼亚洲业务,并对雷曼欧洲业务虎视眈眈。而之前,日本已经开展了在美国的大规模收购。7月份,日本最大产物保险商东京海上宣布以约47亿美元收购美国保险集团费城统一控股公司;8月份,三菱UFJ全面收购美国加州联合银行。  相似文献   
2.
上海早报第一品牌 2000年6月1日,新闻晨报正式改版推出,是上海每天最早面市的都市综合性日报,几年来历经3次大规模改版,目前日均74版,日发行量一度达到70万份.2005年,为控制发行成本,优化读者群,提高广告到达率,经过一系列调价措施,目前新闻晨报发行规模在上海早报市场上排名第一,在日报市场上,仅次于新民晚报.  相似文献   
3.
都市类报纸要做到贴近读者,舆论监督报道是一项特别需要用心经营的项目,而民生关注的热点难点是这类报道的切合点,也是报道成功的突破口.因为,包含民生内容的新闻,以本土化市民生活状态作为报道对象,以平民意识进行舆论监督,符合新闻贴近性原理,更易引起共鸣.  相似文献   
4.
周婕  麦尚文 《当代传播》2006,(3):103-104
中国的对外交往以及英语的使用在中国本土日益广泛,为地方英文报纸的诞生创造了条件。英文报纸以适应日趋国际化的都市中越来越多的国外读者和本土读者用英语摄取国内外信息的需要,近几年来发展势头迅猛。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前沿,也是我国报业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广州英文早报》是该地区目前唯一的综合性英文报纸。该报号称“国内(港澳台除外)唯一一家盈利丰厚的英文报纸”。本文以该报为例进行分析,探索地方性英文报纸的本土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安冬 《新闻记者》2006,(9):46-50
一段时间以来,主流媒体、高端定位成为许多报纸竞相自我标榜的流行语。考察这些概念的内涵,我们发现。其目的无非是瞄准那些高社会地位、高学历、高收入、高消费人群,并企求借此获得广告商的青睐。获取经济上的收益而已。但是,高收入、高消费群体就应该成为媒体竞相追捧的“高端”吗?他们的需求就必然代表了社会主流价值取向吗? 以都市白领为主要读者对象的上海东方早报创刊三年来,受到读者的认同,也受到业内同行的好评。我们注意到,这张新型主流报纸常常浓墨重彩地推出对农民工、贫困地区儿童、城市建设者的报道,每每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对于一张国际大都市的报纸来说,这些似乎属于“边缘化”的题材,却获得读者好评,丰富了我们对高端人群、主流价值的认识,也显示了一家主流媒体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因此,这里选择该报几次有典型性的公益报道,请策划者讲述他们的报道理念,请专家学者进行评析,希望对主流媒体的定位、主流媒体的价值追求,能有一个更丰富、更深刻的认识。[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小黄让我代她谢谢你们。她现在过得还不错,回家乡了,心情挺好的。”几天前,南国早报记者朱华英给我打来电话。小黄叫黄七妹,是从广西被拐卖到福建安溪的一名少女,在我所在的福建海峡导报与广西南国早报联手帮助下,顺利回到家乡。在返乡大巴中,小黄和小朱还传奇性地碰到人贩子,在我们的协助下,警方在漳诏高速公路诏安路段截住大巴,抓住了人贩子。电话这头,我们也为小黄感到高兴,一个以悲剧开始以喜剧结局的故事记载在我的记者生涯中。少女被拐到安溪对小黄来说,噩梦开始于2004年10月初。那天,天气不错,小黄搭乘大巴,准备从广西百色到田东打…  相似文献   
7.
闫倩 《新闻传播》2006,(5):14-15
所谓民生新闻,其实至今并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大体上可解释为关注百姓的生活、生存、生计的新闻。民生新闻以平民视角关注百姓生活,而且大多笔法平易,强调人文关怀。一般来讲,都市报、晚报、早报等的社会新闻基本都定位于民生新闻。民生新闻因其贴近性强,活泼、实用,与一些板着面孔的报道相比,受欢迎得多,因此在近些年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笔者在翻看几家报纸时发现一个普遍的让人忧虑的现象:民生新闻中有关城市的、市民关心的内容太多,而有关农村的、农民关心的报道太少,形成一个“重城轻农”的倾向。  相似文献   
8.
王丹 《中国广播》2006,(1):74-75
《音乐早报》是江苏人民广播电台音乐频率2005年4月开办的一档早间科技文化资讯+经典音乐+生活服务资讯节目,每周一至周六7:00~9:00播出。  相似文献   
9.
在路上——“京华”启示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学东  喻乐 《传媒》2004,(5):8-19
对于北京报业乃至整个中国报业而言,<京华时报>从草创到成长,具有某种符号意义.从没落的机关报到都市主流报纸的成功转型,引入国有商业资本,延揽职业报人、建立有限责任的公司经营管理模式……用吴海民社长的话说,"我们在路上,一直在寻找".也正是这种"寻找",诞生了一而再,再而三的新突破.这份于2001年5月28日横空出世的都市报,在北京市场一战成名,一年半便在广告经营额上创下3亿元的骄人战绩,昂首挺进全国报刊广告十六强,三年下来发行量稳居北京早报市场第一……坊间盛传<京华时报>迫使<北京晨报>、<北京青年报>放弃零售全力争夺订阅市场,迫使京报集团试图借助晚报之力再办一张晨报,迫使<新京报>避免与<京华时报>正面冲突,迂回发起向<北京青年报>的攻势.我们可以质疑种种说法的准确性,但我们不能否认<京华时报>的令人生畏的力量改变并继续改变着京城报业的市场格局.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西安晚报》副总编辑屈胜带领本社考察组,先后赴成都、重庆、上海等地,对9家报纸进行学习和考察,并向社里写了一份考察报告,刊登在该社内刊《采编生活》上。这个考察报告以大量详实的材料介绍了南方部分主流媒体近年来不断深化改革的新鲜经验,本刊现予以转登,望大家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