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教育   27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设计中的理性是成功设计的重要因素.理性的设计是一种合理的设计,它不仅包含了设计中的一切现实的成分,而且涉及到设计规划的目的性与合理性的统一.理性的设计是以理论为依托,实践调研为具体步骤,并具有时局性与大局观的综合设计,是设计者应当遵循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2.
对晚清中国时局及革命动员的表达,有政论、小说、诗歌、戏曲、杂文等文学形式,但图像新闻却以艺术的形式,别具一格,在文化尚未普及的时代,成为呈现时政及革命动员的最直观、最有效、最锐利的武器。《江汉日报》的图像新闻,如同其所刊发的各类文体一样,自始至终,承担着反帝反清,宣传革命的使命;其报道的范围广泛,视野宏阔,高瞻远瞩,具有宏观性和全局性;其报道的主题主要集中在中国面临的局势、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与掠夺、腐败的封建专制制度以及文武官吏的百面丑态,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在策略上,运用立体的和连续的报道方法,增强舆论力度;在形式上,图像直指现实政治和现实社会,通俗易懂,具有直观性。其图像新闻大胆、泼辣、犀利,具有鼓动性、革命性和战斗性。  相似文献   
3.
《新闻实践》2011,(7):78-78
这是清朝末期的一幅漫画,也是我国最早的新闻漫画《时局图》,作品发表于1898年香港《辅仁文社社刊》,作者谢缵泰。作品以漫画的笔触和技巧刻画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细节,真实地报道了清朝末期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新闻事实,让国人和世界触目惊心。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无论是中学还是大学,无论是教材还是教师,讲述1936年的中国历史时,都毫无例外地聚焦于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从政治史的角度看,由于西安事变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时局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倍受重视,理所当然。不过笔者近来在查阅中国近代史研究新著述,了解中国近...  相似文献   
5.
6.
民国古玩行,是个鱼龙混杂的场所。当时时局动荡,一方面满清遗老遗少的古董玩意儿开始流向市场,另一方面胆大包天的草寇到处开坟掘墓。古玩行里每天接触的都是宝贝,在其中混的如鱼得水的,都是极端聪明的人。岳彬便是其中之一。1896年岳彬出生于河北通县张各庄,因家境贫寒,原本想着读书光宗耀祖的岳彬,却不料碰到了时局变革,断了科举之路。此时岳彬的父母饥寒交迫,供不起岳彬读新式学堂,岳彬刚满15岁,便经人推荐来到北京一个小古玩铺当起了学徒。  相似文献   
7.
史学家吕思勉终身从事历史学的研究及历史教育工作,一生著述丰厚。其编写的教科书,引发了很多人赞扬和批评之声。他前后编纂教科书,无论是历史分期、历史考据、纪年方法,还是具体的史学观点都有所变化。吕思勉编写的教科书在变化的同时,反映出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的进化过程。这些变化,既是吕思勉学术轨迹变动的体现,又是当时中国史学在时局变动、学术嬗变大势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民国初年的上海,由于经济繁荣发展和军阀政府的新闻专制政策,出现了大量以牟取商业利润为最终目的商办妇女报刊.在这些商办妇女报刊中,创刊最早同时也最有名的是《妇女时报》,前后历时六年之久,在民初妇女报刊中能够持续这么长时间的独一无二,这与它为了生存而采取的编辑策略有密切的关系.《妇女时报》生存的编辑策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开辟专栏介绍科学性、生活性知识;与鸳鸯蝴蝶派文学联手;用稿主题紧随时局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2013伊始,作为业界标杆的人民日报和中央电视台的新闻变革格外引人注目。 人民日报头版上一般性的会议和领导活动报道少了,新闻多了;短短一个月,报纸在头版连发12篇舆论监督报道,对社会热点持续关注。央视新闻联播也以一种新的面貌呈现在观众面前:买菜大妈觉得莱价贵,对举着麦克风的记者说“您也给反映反映呗”,原汁原味地上了联播的头条;大量采自民间的声音以原生态的形式登上了“严肃”的联播节目……与此同时,各个地方的主流媒体也纷纷跟进,以各种形式创新时政报道。  相似文献   
10.
王树凯  安樱 《新闻世界》2010,(6):103-104
本文梳理了杨荫杭在《申报》副刊"常识"栏目中的评论文章,探析杨荫杭的思想观点与其评论的风格。杨荫杭的评论体现了其忧国忧民、奋力疾呼、针砭时弊、评古论今、随写随刊、借法理以评时局以及题材广杂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