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6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2篇
信息传播   64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27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6 毫秒
1.
易中天教女     
中国人大概没有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了。就连“学术超男”“学者明星”厦大博导易中天也不例外。他戏谑自己是“一等爸爸二等教授”。既然敢称一等爸爸,当然也就有一流的教育方法了。1978年,女儿出生不久后易中天从新疆建设兵团直接考取了武汉大学文学硕士。求学期间,妻子经常从千里之外来信抱怨女儿海贝不爱写字,只喜欢听故事。视女儿为掌上明珠的易中天,虽然急在心里,但每次仍然苦口婆心地劝导妻子:“既然贝贝不喜欢写字,只爱听故事,那就顺其自然,多讲些故事给她听吧。”识字不多、老实善良的妻子心里不免犯起嘀咕,人家都是哄着逼着子女…  相似文献   
2.
我们仔细观察一些书业快讯,从中不难看出几分端倪: "<集结号>原作者推新作<突转>"、"<大校的女儿>渝热销空运补货供签售",等等.还有在2007年"十一月全国优秀畅销书排行榜"的总榜前二十名中,有三本"哈利·波特系列",还有于丹的<于丹〈论语〉心得>、易中天的<品三国>,以及张爱玲的<色·戒>.  相似文献   
3.
易中天、于丹等在央视《百家讲坛》做客开讲,“品三国”,解读汉代人物、《论语》和《庄子》等古代经典,因观点的标新立异、语言的通俗流行以及与现实的紧密结合,从默默无闻的学者变成“明星学者”,从普通的教授变成“超级教授”,学者走上电视,学术结缘传媒,在全国引起不小的震动。这种现象被人们称为“易中天于丹”现象。观众中有坚定的拥趸者,也有表示不屑和质疑的,不同的心态和声音反映了问题的各个方面。“品”、“解读”、“心得”就是一种解释,本文试从解释学角度来分析“易中天于丹”现象在社会中的传播与反响,以期提供一个新的角度说明问题。  相似文献   
4.
2006年7月18日,因在央视十套“百家讲坛”讲课而声名鹊起的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来南京与读者交流。次日,南京四大都市报《现代快报》、《南京晨报》、《金陵晚报》、《扬子晚报》都以相当的版面对易中天读者见面会作了报道。在报道中,四家报纸相同的是:都用“引号”引用了“易中天的原话”;不同的是:关于同一个话题的“易中天的原话”,四家报纸提供的版本却各不相同,现聊举几例如下:  相似文献   
5.
聆听     
《高中生之友》2011,(9):1-1
那种用手触摸书的美好感觉,电子阅读永远无法代替。经典作品还是要靠纸质媒介呈现。就像满汉全席。能用塑料盘子装吗? ——著名学者易中天  相似文献   
6.
赵本山.易老师,你能接受刘老根大舞台的二人转吗?易中夫:当然。有人问我看二人转会笑吗?我说当然会笑,正常人都会笑,你觉得我不正常吗?你可以不喜欢二人转,那是宪法赋予你的神圣权利;  相似文献   
7.
小允 《家长》2011,(1):11-13
记得那是上小学时的一年暑假,闲来无事的我以看电视打发时间,无意中看到《百家讲坛》,便一下子看得入迷了。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我通过于丹、易中天、王立群等教授的讲解,认识了国学经典,走近了国学经典,对国学经典产生了浓厚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8.
凭借电视强大的传播力量,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和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先后成为2006年最耀眼的两位明星学者和最耸动媒体视听的畅销书作家。前者的《品三国(上)》(上海文艺出版社)  相似文献   
9.
电视文化属于大众文化,讨论电视就要在大众文化的平台上讨论,不能用纯学术的要求去衡量。如易中天品三国,连讲话的神态也与我们教师在课堂上讲课不一样,但问题是你不能用课堂的标准去要求电视。公平地说,电视台还是有它自己的一个追求。我也不完全同意崔永元的说法。  相似文献   
10.
一个普通的大学教授,一夜成名,这得益于他2005年4月在"百家讲坛"开讲的"汉代风云人物"以及当下正在热播的"品三国".他的妙语连珠地说人性讲历史的风格,让他有了一批忠实的拥趸,他们自称"易粉"和"乙醚",冠之以"超级教授"的大名,有的高中学生决定报考他所在的大学,甚至有的女孩发出了"嫁人就嫁x x x"的口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