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教育   27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20世纪90年代,法国贝藏松大学的瑞吉斯·克瑞斯汀教授提出了培训工程学的概念。基于终身教育思潮的不断推广与培训教育日益普遍化的社会背景,他指出:“(培训工程学)是为了实现对特定群体的一种或者集中培训行为,而在各参与者间所进行的思考·行动的动态过程。”所谓特定群体,是指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知识不断更新的背景之下,现代化的社会生产所必需的一部分进行再教育的工人、技术人员以及管理人员。就各参与者,也就是思考·行动的主体而言,瑞吉斯·克瑞斯汀教授认为它包括了发包方(受训方)与承包方(培训方)。首先,作为发包方必须明确自身接…  相似文献   
3.
最近南方都市报社论指出,基层官员的腐败如果得不到遏制,将会使基层生态日渐恶化,最终败坏民众日常的生存基础。笔者赞同社论的观点,同时亦深感担心,当基层政权腐败普遍化,民众习以为常,不再以为意,那就意味着基层政权面临危机。  相似文献   
4.
心学中的心既是个体道德的依据也是宇宙万物的本体。它是道德良心的依据和个体良知的呈现,具有鲜明的个体化的倾向。同时它也遍及宇宙万物之中,是万物本体。道德不能仅仅只存在于个体的良知之中,还需具有公共性,因此心不能仅局限于个体之内还应具有普遍化的趋势。这两种倾向之间的张力导致心学后学中产生了各种分歧,影响远及日本韩国的。这种张力的存在实际上是王阳明试图解决道德良知的私人化与公共性的矛盾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5.
哈贝马斯商谈伦理学的思想基础是"交往行动的概念",核心内容可以归结为"可普遍化原则(U原则)"和"话语伦理学原则(D原则)",基本特征是一种"合法性程序"的形式主义。尽管哈贝马斯商谈伦理思想被批判和责难为带有道德乌托邦的明显色彩,但乌托邦理性的批判绝不意味着放弃必不可少的理想化。  相似文献   
6.
陈望衡的学术追求及其环境美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望衡的环境美学研究,是他的一些学术追求的必然结果.这些学术追求是:让美学成为切身的学问,让中国美学成为普遍的学问,构筑中西美学的会通平台.沿着前辈的路往下走,以促使学术之进步,我们就必须一方面注意他们"说了什么",还要进一步追问他们"想做什么".  相似文献   
7.
“爱情”一直是校园一个讳莫如深的青春话题。老师和家长往往谈“爱”色变,中学生谈“情”说“爱”必被视为“大逆不道”。然而,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渴望和异性朋友交往,特别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上都难免对这个敏感话题产生好奇。加之现实生活中电视、网络、口袋书等有关“爱情”内容的熏陶,因此,中学生的恋爱现象并不会因为家长、老师的担心而消失。相反,中学生谈恋爱的现象已出现普遍化、低龄化、公开化的趋势。“爱情”,已成为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朱崇军 《物理教师》2010,31(4):42-43
“高中物理课程应体现物理学自身及其与文化、经济和社会互动发展的时代性要求,肩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物理学史在这方面能发挥很大的作用,因为历史研究不仅仅在于“重建事件的独特情境以及事件的原因,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努力形成普遍化认识:关于恒久不变的现象的普遍化认识,以及行为的情境条件、过程和行动模式的普遍化认识”,皮埃尔·迪昂指出:“准备使学生接受物理学假设的合理、  相似文献   
9.
作为moral reasonability的道德理性及其优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行的"道德理性"概念的所指及有效性并未局限在理论范围,还必然地延展到实践领域。对于其丰富内含,植根于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reason和rationality却不能给予充分表达。基于这两个概念的一些西方传统道德哲学(如康德的道义论)看起来至高至远,其实并不具有经验或实践层面的可普遍化性,因而在实际生活中难免走向反面。研究发现,如果使用英文词moral reasonability来理解和解释道德理性,或可弥补上述欠缺。因为,相较而言,这后一概念蕴含有一种着眼于"探究原因、提供理由"的最低限度的道德要求或"超底线准则",作为一种形式性的"前道德立场",它更易于落实到现实生活。这个概念不仅能够表达出道德理性中被前两个概念所忽略的含义,而且因为其历史特点具有优先性。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独生子女家庭的普遍化,关注子女的教育和发展,成为当代家庭教育必然履行的重要职责。面对社会就业与升学竞争的双重压力,家庭在子女的教育问题上,更加关注子女的学业成绩。本旨在揭示家庭中存在的不利于子女学业成绩发展的相关因素,以期望指正家庭在教子上所存在的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