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9篇
科学研究   16篇
体育   21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9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校园内暴力事件的发生越来越频繁,严格的纪律、不断强化的安全措施都毫无用处,所以许多家长、教育工作者、政要以及社会各界人士都在寻求一种更为有效的解决方法。他们将希望寄托于德育,但德育就是解决问题的最终方式吗?  相似文献   
2.
以"真实、公正、客观"为核心内容的新闻报道原则是从西方传入中国的,可是西方媒体对中国拉萨"3·14"暴力事件的报道却明显失实,学生问我为什么?原因比较复杂,我的浅见是:首先,美国媒体对政治事件的  相似文献   
3.
国际媒介     
整个世界几乎都把记者看作灾祸惨剧和暴力行为的最先反映者,新闻界也往往在第一时间投入到对灾害的报道中。本期的《美国新闻人如何报道灾难》中,总结了美国新闻从业者进行灾难和大规模暴力事件报  相似文献   
4.
3月14日发生的拉萨暴力事件是由达赖集团精心预谋策划并一手挑起的一场重大政治风波。在紧接而来的复杂舆论斗争中,新华社作为国家通讯社及对外宣传主力军,牢牢掌控信息发布、澄清事实的主动权,使拉萨事件外宣成为揭穿达赖伪装的一次成功战役。先声夺人,打破常规掌握舆论主动权3月14日下午5时15分,新华社以快讯形式对外率先公布拉萨事件。外电迅速作出反应,西方主要通讯社立即中断正常发稿,以急稿或快讯转  相似文献   
5.
3月14日,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发生打砸抢烧严重暴力事件,给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社会秩序受到严重破坏。这一事件引起国际媒体高度关注,其中,某些西方媒体背离客观公正的报道原则,任意歪曲事实,误导舆论。其做法引起中国乃至全球华人的愤慨和谴责。事实是如何被歪曲的1.从偏见出发,歪曲事件性质和真相。  相似文献   
6.
什么叫新闻的娱乐化?笔者认为可作内容与形式两面观:一是在内容上偏向软新闻(西方媒介称之为“大众新闻”)或尽力使硬性新闻软化。其表征是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将名人趣事、日常事件及带煽情性、刺激性的犯罪新闻、暴力事件、灾害事件、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软性内容作为新闻的重点;竭力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二是在表现形式上。强调事故性、情节性,写作中适度加入人情味因素,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等方面,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道路。  相似文献   
7.
新闻报道低俗化——不可忽视的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走向市场的媒体把受众看作消费者,甚而视为上帝,着力于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因为只有媒体吸引了相当数量的受众后,才能直接(通过发行和收视费)或间接(通过广告)获取收益。默多克说过,如果报纸的格调低一点,读者数量会多一些。因而,一些传媒表现出一种不良倾向——低俗。媒体低俗化主要表现在着重满足受众的原始需求,提供暴力、性等低俗内容,刺激他们的低级欲望,以吸引他们的眼球。  相似文献   
8.
李艺 《新闻知识》2005,(5):27-30
娱乐,在今日中国,已成为日常生活的主流,不仅纯娱乐休闲的娱乐性节目和内容大幅上升,而且新闻与娱乐之间的距离变得日益模糊。而什么内容最具娱乐性?名人趣事、带煽情性、刺激性的犯罪新闻、金钱、爱情、性、暴力事件、花边新闻等,只要与女性沾边儿的软性内容,无疑首当其冲。纵观2004年大行其道的娱乐新闻,更是把“女性”当成了新闻的“卖点”,女性成了被调侃、猎奇的对象。似乎只有在“与娱乐相关的新闻”中我们才能看到这么多的“女”性——女明星、女大学生,女白领,  相似文献   
9.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也就是说,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还要担负起教育学生、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任务。现在青少年暴力事件和不求上进现象越来越多,原因  相似文献   
10.
一、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近年来,中小学教师已经成为心理障碍的高发人群。北京市对500余名中小学教师的调查显示,近60%的教师觉得在工作中烦恼多于欢乐,70%的教师有时忍不住要生气发火,教师中普遍存在着烦躁、忧郁等不良情绪。有些教师竞把这些不良情绪发泄到无辜学生的身上。近几年来,在圣洁的校园里发生了一些令人难以置信的“校园暴力事件”。教师在学生面前表露出的暴力倾向,实际上是他们心理状态的一种反映。尽管出现暴力事件的原因可能错综复杂,但有一点则是共同的:“施暴者”都有一定的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