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信息传播   24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新农奴"与记者之"死"--关于中国媒体公信力的对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近,《广州日报》记者赵琳琳与清华大学国际新闻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李希光作了一次访谈对话。其中揭示的问题,令人深思。[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李希光先生说,新闻就是“找故事的艺术”。他曾用3年多时间,将清华新闻学大篷车课堂开到了新疆楼兰古国、内蒙古额尔吉纳古城。他和他的学生们下矿井、上太行山、进孔庙、国子监、胡同、四合院、重走长征路,目的很明确,那就是“找故事”。  相似文献   
3.
《世界教育信息》2011,(9):11-12
7月1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体、信息素养与跨文化对话教席”正式落户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主任辛格、清华大学副校长袁驷、国务院新闻办培训中心主任胡伟平、  相似文献   
4.
李希光的“新新闻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平 《新闻传播》2005,(4):20-22
日前我国新闻教育存在的诸多弊端,已使新闻学教育呈现出深深的危机。可以说,新闻教育改革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李希光教授倡导的“新新闻教育”,探索着一条新的新闻学教学之路,他的具有实践精神、创新意识和人文精神的新新闻教育理念很值得探讨和总结。  相似文献   
5.
新闻的变异     
《新闻前哨》2005,(10):110-110
李希光在《新闻与写作》杂志2005年第2期上撰说,新闻媒体存在的目的和价值是什么呢?从传统的新闻学讲是满足人民群众的知情权;满足人民群众知晓与他们自身的最大利益和现实生活所需密切相关的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的真实情况。而在当今高度商业化的社会里人咬狗是新闻,狗咬人不是新闻;反常的是新闻,正常的不是新闻。我们身边天天发生的事情不是新闻,极少发生甚至从来没有发生的事件是新闻。  相似文献   
6.
姚滢同学在讨论中提到了李希光教授的“大篷车新闻学课堂”。那么,这是一种什么教学模式呢?它对于缩短新闻课程与市场需求的距离的启示在哪里呢?我们与李希光教授的助教郭晓科同学取得了联系。请他对“大篷车新闻学课堂”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7.
王晓丽 《青年记者》2007,(13):39-40
30年前.他还只是江苏一座小煤矿的年轻矿工。今天,他是大家所熟知的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李希光教授。谁又能想到,一部小小的收音机曾经带给他的影响竟足以改变他一生的命运。[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清华生 《青年记者》2002,(10):12-13
听人李希光被人称为中国新闻传播界“第一号混蛋”,心想有趣,作为他的弟子辈,非要看个究竟不可。但仔细一看,发现骂他的文章,虽然话说得咬牙切齿,却是很难击中要害,比他的学生骂他的要绵软多了。他的学生骂他,反戈一击,那才是铁证如山,永难翻案。比如他脾气暴躁,动不动粗口骂人,有一次竟守着外人,大骂自己学生英语太差,不能每天坚持读《纽约时报》,而他当年16岁当  相似文献   
9.
回归事实:用故事讲述新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蔡之国 《新闻传播》2006,(4):20-22,25
在国内学术界,从2003年《中华新闻报》刊载《故事化——新闻写作的一种新思路》,到我国著名新闻学者李希光在反思“新闻传播学”时的有感而发:“作为一种定义,新闻学是一门采集和讲述故事的学问”,“这个故事必须满足公众的利益、兴趣和需求”,都引发了国内新闻界的新思考。用故事讲述新闻,成了新闻回归事实的一种新取向。  相似文献   
10.
孙喜杰  吴瑶 《新闻窗》2009,(6):59-60
电视新闻节目故事化的现状 清华大学李希光教授说:“新闻学的核心就是采集和讲述故事,这个故事必须满足公众的利益、兴趣和需求。”柏拉图早在几千年前就说过:“谁说故事,谁就控制社会”。所以,新闻故事化一夜之间成为人们的最爱,成为吸引受众注意力、提升电视节目收视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