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篇
教育   19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24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2.
李莎的原名叫叶丽莎薇塔·巴甫洛夫娜·基什金娜,李莎是他的中国名字。李莎1914年3月20日出生于古老的俄罗斯萨拉托夫省巴拉绍夫县的斯图坚科村。李莎的父亲是沙皇时期的一个贵族知识分子.毕业于莫斯科大学,当过律师。李莎是家里最小的女儿,是个宝贝疙瘩,特别受大人的宠爱,她美好的童年是在农村的草原度过的。但是好景不长,李莎的父亲于1919年离开人世,母亲在农村靠养蜂、制衣等拉扯着丽个孩子。1920年大饥荒时期,母亲带着年仅六岁的李莎,背井离乡,迁居到莫斯科投靠亲友。  相似文献   
3.
2015年5月12日13时,李立三的夫人、中国俄罗斯语文学教母李莎(俄文名:伊丽莎白·帕夫洛芙娜·基什金娜)在京逝世,享年101岁.基什金娜是北京外国专家局的离休干部,曾为全国政协委员.她和李立三之间,有着一段感天动地的中俄爱情故事,见证了一段刻骨铭心的人间悲欢.  相似文献   
4.
1930年5月7日,中国共产党当时的实际负责人李立三,在上海爵禄饭店约见鲁迅先生,要求他公开发表一个像法国作家巴比赛那样支持共产党政策的宣言。鲁迅经过细致考虑,委婉地拒绝了,约见不欢而散。  相似文献   
5.
<正>鲁迅名文《死》,说到老衰之际凡打算做什么文章,翻译或印行什么书籍,都得赶快做。"这‘要赶快做’的想头,是为先前所没有的,就因为在不知不觉中,记得了自己的年龄。"以前读了,一晃而过,不料到近来反而印象愈益清晰。  相似文献   
6.
李立三一生都在检讨,因为自己不到4个月的错误,他遭受了近40年的排斥与冷遇,而他的国际家庭,亦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相似文献   
7.
叶丽莎薇塔·巴甫洛夫娜·基什金娜,乳名叫丽扎,1914年3月20日出生于俄罗斯萨拉托夫省巴拉绍夫县的斯图坚科村.父亲是沙皇时期的一个贵族知识分子,毕业于莫斯科大学,当过律师.他与第一位夫人生了六个子女,妻子因肺病离开了人间.  相似文献   
8.
"立三路线"的出现,是中共党史的一个重大课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界关于李立三.尤其是所谓"立三路线"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许多研究也比较客观,并取得了不少成果.如中共六大、苏联、共产国际与"立三路线"的关系问题就是其中之一.但是纵观这些研究,总觉得仍有某种偏颇、缺失与不尽人意之处.所以关于"立三路线"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实事求是、正本清源,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9.
1930年6月11日,中共中央在上海召开政治局会议,通过了李立三起草的《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的首先胜利》决议案,"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占据了统治地位。7月18日,中共中央召开组织工作会议,要求从中央到地方,党、团、工会各级领导机关合并,统一成立各级土地革命行动委员会,领导农民武装暴动。  相似文献   
10.
《初中生》2011,(16):16
古人取别号(包括笔名),大都是体现个人的志趣、抱负或心境。中国共产党许多革命先辈的别号不局限于个人情趣,而是闪烁着耐人寻味的思想火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