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篇
科学研究   32篇
各国文化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70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成正南 《声屏世界》2001,(11):38-38
2001年春暖花开之际,北京传来佳音:会昌县广播电视局局长陈绍平,被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授予“全国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建设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会昌县广播电视局被评为“江西省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建设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2.
邓年生 《声屏世界》2001,(10):41-41
今年3月,从全国“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总结表彰大会上传来喜讯,遂川县广播电视局荣膺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授予的“全国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先进集体”称号。这是该局今年继荣获“全省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先进集体”之后的又一殊荣。  相似文献   
3.
2006年,浙江省开始实施以"有线通"为主的新一轮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使一大批偏远山村村民和繁华都市的人们同步感受世界的变化,共同享受现代科技和先进文化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4.
5亿元     
根据国家发改委网站公布的信息,2007年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安排中央资金5亿元,用于支持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按照《十一五全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总体规划》的有关要求,国家发展委会同有关部门编制下达了2007年村村通工程建设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2007年全国又有112474个村通了广播电视,其中,国家安排补助投资的村有10万个。  相似文献   
5.
回眸村村通     
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实施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中央财政和地方各级财政为解决我国贫困、边远地区农牧民群众听广播、看电视难的问题,已先后投入上百亿元人民币资金,解决了近一亿农牧民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的问题,使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从1997年的86.02%和87.68%上升到2007年底的95.4%和96.6%,  相似文献   
6.
周侠 《中国广播》2008,(9):28-29
多年来,陕西省十分重视农村广播事业的发展。省委、省政府领导多次深入乡村,广泛调研,制定了加快我省农村广播事业发展的具体政策。及时下发了“陕西省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新时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的通知》的实施意见”,明确了陕西省农村广播发展的目标任务、具体措施及实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7.
石长顺  李欣 《青年记者》2006,(10):20-21
2004年9月,国家正式启动20户以上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村村通”为对农广播电视传播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外在保障,让广大的农民朋友能够及时了解变化的世界,随时倾听党和政府的声音。但同时笔发现,“村村通”工程在对农(农业、农村、农民)服务方面尚不完善,还存在一些不符合农村实际的地方对农广播电视节目亮点不多,数量较少,质量较低,目前上马的一些节目存在“入户不入心”的尴尬。  相似文献   
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惠及亿万农民的重大部署。国家广电总局充分发挥广播电影电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部署实施了新一轮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西新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三大工程。这是广电总局贯彻落实中央决策、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际行动,是广电总局2006年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2006年广电工作的突出特点。中央高度重视三大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被列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一号工程,电影放映工程被列入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西新工程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为扩大三大工程影响,推动工程的贯彻落实,按照中宣部部署和广电总局领导要求,总局新闻发言人朱虹日前接受了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4家媒体的联合采访,就广播影视三大工程的安排部署、进展情况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现摘编刊载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前,在吉水县富滩镇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中,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方式。一种是依靠少数人实施,致使用户散且少;另一种是走群众路线,用户相对集中且多。第一种发展方式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一些村的少数村委干部安装有线电视积极性高,而乡镇广电站又急于实施“村村通”工程,于是便依靠少数村干部求速度不求规模地将有线电视安装进村,虽然也可说是“村村通”了,但只是小打小闹、难成气候,究其根源是广电人在权衡广电产业得失上没有把好关。其运营结果大都是初装费偏高,用户少,效益差。这种格局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难以匹配。如:富滩镇的富滩…  相似文献   
10.
《专论》栏目刊发的文章是《搞好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作者刘小寅指出,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一项内涵丰富、全面系统的工程,也是一项紧迫而又长期的任务。目前许多理论与实践尚在摸索中,需要做大量基础性的工作,应该加强调研,制订方案,分类指导,组织实施好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