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教育   234篇
科学研究   80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15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4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函购邮品如隔山买羊。一些道德败坏的邮商便利用这种买卖双方路途遥远、互不见面、解决和处理问题不便的特殊买卖形式对顾客行骗使诈。以致不断有集邮上当受骗,蒙受损失。但对于远离城市的较偏僻的农村集邮,函购是补充邮品的主要途径。而函购中的欺诈现象又使他们进退两难,函购又怕苦苦赚来的血汗钱付之东流,不通过函购办法要想扩充邮集只怕是寸步难行。怎么办?其实,集邮只要平时多学习集邮知识、多注意、多分析,函购中的欺诈行为是可以防范的。笔凭着多年的函购经验,就此谈点个人拙见,供集邮参考。  相似文献   
2.
纵观招生骗局,最大的特点就是宣称“有钱就能上大学”,其实金钱并不能买到升学的机会。面对骗子的诱惑,家长们要保持冷静,对孩子的前途和自己的口袋负责。  相似文献   
3.
骗局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杂志,不久前推出骗局专题(hoax),追述过去一两百年来发生在西方的各种大规模骗局,从科学、文学到灵异,无奇不有。检视这些曾经引起社会震荡、众人瞩目的骗局,不但看到了骗子的花招,也反映和折射了大众的心理。专题归纳出三个结论:一次成功的骗局往往并非依赖于骗子说谎的本领,而是上当者的无知;骗局中的诱饵,常是一个以对方的愿望、偏见或贪婪编出来的东西,抓住了人性的弱点,即使是一个漏洞百出的谎言,也能兴风作浪;所有的人都可能落入骗局,包括高级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4.
恶意诉讼,也有论称为恶意不实诉浍,或诉讼欺诈,足当事人滥用诉权,企陶通过损害对方当事人、第三方合法利益而谋求不当得利而提起的诉讼。简言之,恶意诉讼是当事人基于恶意提起的诉讼行为。从本质上看,恶意诉讼是一种特殊的侵权行为,特殊性表现在,当事人借助诉讼的合法形式掩盖其非法的目的,企图用台法的形式为非法的内容遮羞。我国学起草的“民法典侵权行为法编”中将恶意诉讼列为17种侵权行为之一。  相似文献   
5.
李玫 《中国广播》2006,(6):66-67
2006年2月5日,美联社和洛杉矶《世界日报》等许多美国媒体报道了美国洛杉矶地方法院以商业欺诈罪审判的一起假医疗案:洛杉矶市中心一家韩裔美国人开办的医院,引进了一种据称可以治疗癌症的电磁感应仪  相似文献   
6.
7.
信用证的独立性原则是信用证的两大基本原则之一,它对于信用证制度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实践中产生的信用证欺诈对该原则提出了严重的挑战,并进而导致了欺诈例外原则的产生。本文主要就该欺诈例外原则的产生、理论依据及其适用进行深入地分析和研究,并对我国有关的立法和司法现状作出评价和展望。  相似文献   
8.
证券欺诈主要表现为虚假陈述、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由于证券市场的特殊性,各种形式的证券欺诈之民事责任的主体各不相同,虚假陈述的责任主体包括发行人、专业顾问和证券商;内幕交易的责任主体除公司内部人员外,还应包括知情的公司外部人员以及派生的内幕信息人员;操纵市场的责任主体一般是指实施了以人为方式控制证券价格以图牟利行为的任何人,但安定操作行为人在一定条件下可免于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9.
欺诈性消费虽然从表面上看并不违反法律,但其危害性却相当严重。本就欺诈性消费行为对法律价值的危害性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0.
当前,经济合同中的欺诈行为和诈骗犯罪问题日渐突出。合同欺诈行为与合同诈骗犯罪本质上不同,合同欺诈行为的法律特征主要表现为当事人主观故意,客观表现是虚假介绍或隐瞒关键事实,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等;合同诈骗罪的主要法律特征为当事人主观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故意,客观表现是行为人签订合同所采用的手段自始至终都是欺骗性的,行为人要负担刑事责任,同时还要承担民事责任等。同时,二者之间也具有许多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