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1.
《博笑记》独特的意义和价值在于,一方面剧本的浅俗性和故事的讽刺性对后来的戏曲创作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另一方面作品对当时社会现象的匡扶与批判反映了沈璟在创作生涯后期独特的思想性.  相似文献   
2.
沈璟的戏曲理论主要针对明代中后期的骈俪化、乖音韵的现实而发.主要强调重格律、重本色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沈璟的曲论核心是戏曲应为"场上之曲",抓住了戏曲艺术的本质规律.他的曲论有时代的进步性,使戏曲观众扩大到下层百姓.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明代的传奇是指用南方音乐演唱的长篇戏曲,其中沈璟和梁辰鱼是苏州籍的代表作家。他们的作品表现了吴地婚俗文化的有关内容:男女婚恋的形式与浓郁的江南水乡特点;注重仪礼程序而又简单务实的婚姻态度;珍视自我的价值取向与恋情表述的书卷气息。研究这一问题具有注重地域文化与民俗保护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前所见文献中,沈璟的别号"古平舆郊居居士"仅在《南词韵选》一书中使用过一次,此号以其姓氏郡望之"沈"姓及当时辞官乡居的生活状态取得。由于文献稀见,此号知之者甚少。  相似文献   
5.
关于我国戏曲的发展,明代剧坛汤显祖与沈璟的争论起到了重要作用,一直受文人学者关注。本文结合史料记载,针对两者的争论进行考究,分别从汤显祖与沈璟之间争论的历史评述以及争论的实质进行入手,希望对我国戏曲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汤、沈之争”在中国戏曲理论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的产生是受戏曲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性、当时戏曲现实创作和理论状况以及论争主体条件等诸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整个问题的产生及解决工作和元代戏曲理论、创作实践的联系是人类社会螺旋式上升发展过程的一个反映。中西曲论发展进程中的情与法矛盾的横向比较存在着一致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8.
晚明曲学大家沈璟的曲学著作《考正琵琶记》《古今南北词林辨体》均已散佚,然从其所著《南曲全谱》及沈自晋《南词新谱》中,尚能辑录出总计26条的内容。所辑内容既可一窥二书面貌,亦可借此二书,对沈璟曲学体系形成的脉络有一个全新梳理。从《考正琵琶记》可见沈璟对于"南戏之祖"《琵琶记》的推崇,这在《南曲全谱》中得到延续;从《古今南北词林辨体》可见沈璟在《南曲全谱》编纂完成之后,对南曲曲律的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