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1篇
教育   48篇
科学研究   42篇
各国文化   42篇
体育   15篇
综合类   11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5篇
  2021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积极参与澜沧江 -湄公河次区域的产业合作中 ,首先 ,云南的产业结构要实现升级方式的转换。其次 ,在参与次区域开发的产业合作中要做到 :农副产品要打绿色牌 ,走特色路 ;矿业发展要“走出去” ,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机电制造业要努力在“世界工厂”中觅到立足之地 ;烟草业要跻身世界烟草跨国集团的行列 ;电力工业要培育为东南亚的能源库 ;磷化工要培育成为世界重要的出口基地  相似文献   
2.
《科学生活》2007,(5):30-31
"三江并流"世界遗产地由高黎贡山(北段)、白马-梅里雪山、老窝山、云岭、老君山、哈巴雪山、千湖山、红山等八大片区组成。四山夹三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的典型地貌奇观将八大片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它们中的每一个都是世界级"谜题",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流域、不同地理环境下的各具特色的生物多样性、地质多样性、景观多样性的典型特征,相互之间存在着在整体价值上的互补性和在典型资源上的不可替代性,由此构成了"三江并流"世界遗产地资源价值的"惟一性和完整性"。  相似文献   
3.
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澜沧江流域的彝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信仰体系,他们对水、日、月等自然万物形成自然现象崇拜;对虎、蛙等动物形成动物崇拜;对毕摩、苏尼等形成人物崇拜;对灶君、仓笼神、火神、赶鬼寨等形成多神崇拜。这些都是其宗教信仰的基础,报告通过以西双版纳州勐腊县象明彝族乡为调研地点,通过查阅当地珍贵的资料、欣赏传统节目,采访彝族老人来探寻其宗教信仰的种类及根源,以便更好的从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宗教信仰中寻找与其他宗教的异同点,期望为建设和谐、稳定的边疆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天子山记游     
刚刚从天子山归来,依然激动不已,拙笔潦草,粗述行程,唯求偶得之微薄感悟,与大家分享。我曾经走过从南到北不少的大山。但我从没有详尽而细致地描绘过它们。那些可以描绘的景物,那些奇峰怪石,好山好水,我亲近它们,仅仅是想寻找一种和我的灵魂贴近的东西,它们如诗如画,存在于山水之中,似一切如歌如诉的往昔,  相似文献   
5.
小湾大坝——作为国家重点工程和实施西部大开发、云南"云电外送"和"西电东送"的标志性工程,云南省西部大开发的主战场,为蓄水发电而在大理州南涧县澜沧江小湾段的激流上,筑起了高达294.5米的大坝,形成了"高峡出平湖"的一大壮观。小湾电站被列为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当惊醒大山寂静的车辆轰鸣吹响了西部大开发的进军号  相似文献   
6.
永平人过年     
一年一度,从不失约的“年”,再一次如期莅临澜沧江边的永平小城。这永平人的“年”,似乎来得总有些仓促,有些潦草,小县城的人大多还没有从阳历新年的闲适与散淡中缓过神来,旧历的“年”,便静悄悄地登堂入室了。永平人的年,不像外地人的年那般热火,那般豪兴。外地人过年,又是赶庙会,又是唱大戏,又是舞龙狮,又是办展览,上有政府拨款支持,商家赞助,下有大大小小的部门帮着张罗。  相似文献   
7.
于坚 《大理文化》2013,(1):4-19
梅里雪山往南,澜沧江开始进入它的中下游地区,大地越来越平缓,依然是群山万壑,但整个形势已经没有那么危急险峻了。海拔降到平均2000米左右。道路有时候沿着河岸的绝壁,离开源头几百公里后,现在我再一次接近了河流。江水更红了,像是从染缸里流出来,漩涡密集,流速飞快,烧开的锅似的,碰都碰不得。河流上各式各样的桥逐渐多起来,但还没有出现船只。  相似文献   
8.
木莲花 莲花,被撑天的树 托出一种高度 宝台山。每朵莲花上 都坐着一个佛  相似文献   
9.
赵敏 《大理文化》2013,(9):100-108
季羡林先生的杰作《糖史》,已详实地叙述了糖在缔造人类文明与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与糖这一重要物质文化媲美的当数盐。古代的洱海区域各族先民追逐着盐在大地上迁徙,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文明,最终将部族和聚落布满滇西大地。如果我们将中国盐资源的位置分布作综合审视,就可以发现古人类在中国大地上的三条迁移路线:一条是嗜鱼的古人类沿中国东南沿海的迁徙路线;一条是喜杂食的古人类沿中国中部丘陵、岩洞移进的路线;还有一条是擅狩猎的古人类沿横断山北上的路线。在这三条路线上都能找到盐的分布。而我们所探讨的洱海区域盐井就是在这第三条路线的横断山纵谷区。这并不是一种偶然巧合,而是人类生存与繁衍离不开盐的必然结果。答案就蕴含在人类自身的生命之中。  相似文献   
10.
李智红 《大理文化》2012,(12):38-42
"无论你走到我故乡的任何一个地方都会听到人们谈论这条河,就像谈到他们的神。"——于坚《河流》一在遇见了许多诸如长江、黄河、澜沧江等著名的河流之后,我才知道,故乡那条名叫板桥的河流,实在算不上是一条真正的河流。因为它太缺乏真正的河流所必须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