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9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末学者王先谦著作等身,在《诗经》学方面也颇有建树,其代表作是《诗三家义集疏》。在此之前的三家《诗》著作往往仅限于辑佚和考证,而鲜有涉及《诗经》诠释方面的内容。王先谦则在辑佚的基础上,对《诗经》进行了更进一步的诠释,具有较高的诠释学价值。这是他对于《诗经》学的独特贡献,值得论证与介绍。  相似文献   
2.
王先谦与刻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先谦为近代著名学者,是“湖南四王”之一,著述五十余种,刻书也极其丰富,清末湖南思贤书局刻书即多由其主持,本文介绍了他的刻书活动。  相似文献   
3.
1910年4月,一场轰轰烈烈的抢米风潮席卷了长沙,长沙所有米仓被抢,巡抚衙门被烧毁,40余处洋行、教堂、领事馆等外国驻长沙机构被破坏.这场群众自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辛亥革命的一个前奏,给清政府和帝国主义以很大打击.  相似文献   
4.
班固的伯祖父班斿是历史上罕见的皇室秘书副本的受赐者,王先谦《汉书补注》虽名家名作,但对班斿生平的考证则恐智者千虑难免一失。因为他的核心论据存在许多疏忽,缺少细致考察,因此其结论陷于多种矛盾之中。  相似文献   
5.
王先谦的近代教育观分为新式学堂、留学教育以及师范教育三个方面,通过对其近代教育观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他的教育思想的特点及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先谦一生中最主要的成就在学术文化、教育事业上。任祭酒期间,对国子监进行改革;归乡后,增设西学内容革新中国传统教育,并向学部奏请新的留学方案。但因他对儒家文化、封建王权的坚守,采取经世致用及中体西用的策略,注定其教育改革的成效不大。晚清政府处于内忧外患之际,无暇顾及留学策略的调整,最终导致新的留学方案未能实施。在王先谦从传统教育走向新式教育的改革历程中,可看出他归乡前后两种教育改革理念的矛盾与冲突。  相似文献   
7.
王先谦刊刻书籍略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季清大儒王先谦终生致力于文献典籍的整理编辑校刊工作,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集众说学者,一生之中刊刻书籍40余种。其版本可分为书院刻本、局刻本、家刻本。王先谦十分重视版本校辑工作,所刻印的书籍校勘精确,刻印精良,为清代晚期刻本之冠。  相似文献   
8.
古今以来,庄子研究大多集中在如何阐释《庄子》一书中的种种哲学命题上,而忽略了对其真实意旨的探讨。清人王先谦在《庄子集解序》和《庄子集释序》中,集中讨论了庄子创作的主观意图,对研究《庄子》中所表现出的丰富多彩的思想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晚清学者王先谦(1842—1918)在康有为、梁启超发起维新运动时曾极力反对,认为这种做法过于激进。当今多数学者认为王先谦属保守主义者,对他外国的看法的研究很少。周启乾认为,晚清知识分子自19世纪中叶直至20世纪初期的日本观,至少涉及  相似文献   
10.
周伟明 《兰台世界》2012,(18):15-16
唐代杨倞最早为《荀子》作注,清代王先谦在前人相关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撰《苟子集解》,这些都为后世比较正确地解读《荀子》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是,杨倞对《正名》篇的一则句读与注疏臆解在前,王先谦不加审察、因袭旧说于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