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教育   30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3篇
信息传播   15篇
  2023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战时期陕西田赋征实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为了解决粮食问题,从1941年起被迫实行田赋征实政策,陕西,作为一个后方大省,在该政策的出台、实施过程中的作用如何?本文将从此入手,对陕西在抗战时期之田赋征实政策做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2.
20世纪30年代,江苏省江都县发生了一场以反抗政府清查土地为目的“清赋风潮”,这是一场较为严重的群体性事件。这一事件是在旧征收体制下,既得利益者的鼓动与组织之下发生的,县政府与县党部的矛盾、县长对事件的严重性估计不足、滥用警力等因素使得事件进一步的扩大,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后果。这一群体事件直接原因在清查土地引起的民众的担心与不满,更深层次地反映了民众对政府的极度不信任,这种信任危机使得政府的合理的举措难得民众支持,政府在事件中站在民众的对立面,民众常常为有其他政治目的组织或团体所利用,给社会带来更大的冲击。  相似文献   
3.
"田赋征实"制度是在抗日战争中后期大片国土沦陷的背景下实施的一项特殊的经济法律制度,尽管这一制度在当时的实施过程中尚有不尽人意之处,但总的来看,"田赋征实"制度在陪都、四川地区得到了比较好的实施。但也必须指出,"田赋征实"的实行,本质上是中国农民为抗日战争做出的重大牺牲和贡献。历史是过去时,历史又是现在时,应该历史地、客观地来评价这一制度。  相似文献   
4.
郑焕明 《收藏》2007,(4):124-125
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国家加紧在中国扩张势力范围,妄图瓜分中国,激起中国人民的愤怒和反抗,爆发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西方列强遂组成联合侵略军即所谓“八国联军”,大举进犯天津,北京及我国北方地区,犯下滔天罪行。清政府软弱无能,  相似文献   
5.
1927-1937年湖北田赋赋额是在清末和北洋政府时期全省田赋额征的基础上,随银米折价变动及赋率调整而来的,且额征数在1936年以前明显低于北洋政府时期;同时该时期湖北田赋实征数量和征收成数同样低于北洋政府时期。究其原因,并有征收疲滞、财政收入结构不合理、自然灾害及当时战事等。  相似文献   
6.
封建社会后期的明代,中国古代田赋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即货币税逐渐代替了实物税,章通过分析田赋货币化产生的深刻的政治原因和经济原因,实行田赋货币化的各种手段,以及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从而为当今的经济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湖南田赋征实的实施与国家战时粮食政策的推行有密切联系。随着湖南田赋主管机关的调整,田赋征实过程中又推行"随赋带购"和"随赋带借",取得的效果十分显著。尽管田赋征实加重了中小农户的负担,但是在保障军粮、供给公粮与调剂民食、稳定经济形势和消减通货膨胀上有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战时湖南乃至全国财政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封建社会后期的明代,中国古代田赋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即货币税逐渐代替了实物税,文章通过分析田赋货币化产生的深刻的政治原因和经济原因,实行田赋货币化的各种手段,以及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的影响,从而为当今的经济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李光伟 《历史档案》2011,(3):42-50,68
在中国传统社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的时代,政府面对凶荒之年常对田赋实施蠲免与缓征,以减轻灾民赋税负担,保护其再生产能力。田赋蠲免自汉代逐步制度化,田赋缓征最早始于唐代。蠲缓制度不断因革,至清代臻于完善且实施的规模与力度最大。清人王庆云称:“本朝丁田赋役素轻,二百余年以来,未尝增及铢黍。而诏书停放,动至数千百万。敛从其薄...  相似文献   
10.
清民滚单     
刘宇 《收藏》2008,(1):154-155
滚单是清代催征田赋所用的一种通知单。据史料记载,滚单法住顺治八年曾公布实施,康熙三十九年用力推行,至民国中期废除。清代定赋税之制,复用明万历“一条鞭法”,即“以府、州、县岁中夏税秋粮存留起运之额,均徭里甲土贡雇募加银之额,总征而均支之”。清廷虽立何赋税法规,然官吏往往私行科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