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男色消费疾速崛起,男星代言女性化妆品的广告数量越来越多。以易烊千玺代言阿玛尼彩妆广告为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此类广告的心理效果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男色广告的心理效果受到性别、是否为粉丝等因素的影响,且情感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曹佳 《新闻世界》2011,(12):152-153
近年来,大量女性化妆品广告启用男性作为其代言人。本文从符号学角度,以韩国女性化妆品菲诗小店的电视广告为例,试图对广告中所呈现的男性形象进行分析以挖掘其中蕴含的意涵。  相似文献   
3.
在梅兰芳长达半个世纪的演剧生涯中,文人墨客为其创作了数量众多的咏"梅"诗词,陆离眩目,鲜活立体,成为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的一道独特风景线。咏梅诗词具有戏曲史、文学史、文化史等方面的多元价值,文献汇编和综合研究是咏梅诗词的重要研究路径,它对拓展梅兰芳研究的学术空间具有积极意义。咏梅诗词既是古今咏伶诗的集大成呈现,又是传统咏剧诗词的终结点,还是古典男色文学的压轴戏。对于这一大批咏梅诗词,学术界从未有人试图去汇集、整理并从整体上进行研究。这无疑是梅兰芳研究的新角度,也属亟待开展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4.
本文界定了男色广告的定义,分析了其表现形式,认为男色广告的出现是广告业和社会发展的结果。男色广告增强了广告内容的娱乐性,但是男性在广告中的权威地位并没有根本改变,广告中不同性别的表现都是服从商业利益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三岛由纪夫是日本文学史上颇具个人特色的一位作家,其曾经两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在国内外备受推崇,其作品中大力宣扬和推崇的死亡美学也吸引了广大研究者的眼球。三岛由纪夫认为死亡是一种对异世界的憧憬和向往,笔者从“男色”角度重新审视了三岛由纪夫的死亡美学,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男色>电子杂志为期两年的商业广告进行内容分析,本文试图考察商业广告中的男性形象是否具备"Metrosexual"男性的特征.结果发现,<男色>杂志广告中的男性符合"M男性"注重外表、自我为主、追求享乐、定居都市等四个基本特征.男性形象的细节则不符合"M男性"研究者们归纳的特点,但这些形象细节与商业广告呈现的异性恋"M男性"形象有相似之处.这一研究结果可以进一步理解"Metrosexual"潮流在全球的传播之势.  相似文献   
7.
源氏和唐璜,同样有着世间罕见之美色,同样深陷情感囹圄,但他们的美色和恋情却是同中有异的。源氏的美是幽玄阴柔的,带着明显的东方审美特质,而唐璜的美则是柔和刚烈的,带有几分叛逆和抗争。在情感方面,源氏和唐璜都经历了恋母情结的纠葛、肉欲之爱与精神之爱的取舍。不同的是,从爱的主动性与被动性方面讲,源氏是主动追求他所心仪的女子,而唐璜面对情欲的诱惑则多了几分克制和被动,这也反映了东西方男色审美文化的不同。  相似文献   
8.
沙莎 《考试周刊》2014,(73):194-195
近年来,随着一系列男人"选秀"节目如火如荼地进行,"男色"成为一部分女性的审美对象和消费对象。"男色经济"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因素的。本文旨在从经济的角度分析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源氏和唐璜,同样有着世间罕见之美色,同样深陷情感囹固,但他们的美色和恋情却是同中有异的。源氏的美是幽玄阴柔的,带着明显的东方审美特质,而唐璜的美则是柔和刚烈的,带有几分叛逆和抗争。在情感方面,源氏和唐璜都经历了恋母情结的纠葛、肉欲之爱与精神之爱的取舍。不同的是,从爱的主动性与被动性方面讲,源氏是主动追求他所心仪的女子,而唐璜面对情欲的诱惑则多了几分克制和被动,这也反映了东西方男色审美文化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
从启蒙时期的自由主义、女权主义到后女权主义,几个世纪以来女性在为自身的地位和权利的不懈努力中,不断创设丰富着自己的天空。“女权”概念的提出也说明两性对社会发展的权利义务尺度上的失衡,而失衡结果所导致的是社会前进步伐的减缓,主流社会对女性小脚裹起的同时也裹起了自己。本文通过对女性主义理论沿革的展现,分析不同时代伴随人类不断成长的媒介对女性主义诠释的同时女性依然受主流社会的羁绊的现状,提出以非卷入式的实践活动来改善女性命运的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