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趣话七里河     
邢台市南沿有条七里河。家居河边,对七里河并不陌生。儿童时代,我常在河边放牧割草,到河里游泳戏水,捕鱼捞虾,真可谓熟悉那里的一草一木,一桥一闸。但它为什么叫“七里河”,却是我多年心中的一个谜,或许也有人同我一样,不知这一名字的来由。  相似文献   
2.
今河南辉县百泉藏有一北宋碑刻,上有苏轼所书"苏门山涌金亭"六大字,并有"眉山苏轼"落款,碑刻上另有两处题记,史称涌金亭碣。碑文书法风格近似颜体,又出新意于法度之中。苏轼至辉县百泉的时间应为元祐三年(1088年)九月十七日至元祐四年(1089年)四月之间,碑文应题于斯时。碑刻题记详细记载了此碑的流传情况,此碑刻最早被汲郡胡戢收藏,后被进士孔揖、邑佐李琦收藏,最后邑令王嗣晖将其镶嵌在涌金亭内,流传至今。由对胡戢的考证可还原其和晁补之、苏轼、苏迈、张耒的交游情况。而胡氏藏匿此碑四十年,反映了北宋新旧党争的政治状况以及苏轼仕途和苏学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3.
百泉书院是我国古代一所创办较早、影响较大的书院。自魏晋时期孙登在苏门山隐居开始,到元代的太极书院、明清的百泉书院,最后至清末被改为现代学堂退出历史舞台,百泉书院前后历经1 700多年,较为完整地体现了我国古代书院的发展历史,在宋元时期一度成为全国理学研究中心,非常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随着不同时期儒学大师的出现和官方逐步介入,百泉书院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相似文献   
4.
<正>为加强科学普及,减轻雾霾对人体的侵害,中国老科协于5月28日邀请中国老科协报告团成员、国内知名卫生科普教育家刘立,赴河北省邢台市为400多名老科协会员作了一场题为"雾霾与健康"的科普报告,受到与会人员的热烈欢迎。中国老科协秘书长陈秀保、河北省老科协副会长赵纪琛、邢台市政府副秘书长耿昉、邢台市老科协会长李英民、常务副会长张士英等领导同志参加了此次报告会。邢台市老科协副会长、市科协主席关跃刚主持会议。  相似文献   
5.
《淳化阁帖》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汇集各家书法作品的法帖,学术界公认世存《淳化阁帖》刻石仅有宋"杭州本"、明"肃府本"、清"关中本"和清"溧阳本"四种。新确认的清初河阳学者薛所蕴补刻完整的明代百泉本《淳化阁帖》是当今存世的第五种原帖石,其中《伯远帖》的刻入对于百泉本阁帖年代的研究和《伯远帖》流传情况提供了新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始建于五代末年的百泉书院在元代得到了极大发展,这与百泉书院当时所处的环境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文章主要从自然、政治、经济和文化四个方面对元代百泉书院的环境进行了分析探究。  相似文献   
7.
《学周刊C版》2013,(28):2
一头披肩长发、一张美丽的脸、一个恬淡的笑、一颗美丽的心,这就是在网上被誉为"中国最美乡村女教师"的王梅香。百泉村是一个位于太行山深处的行政村,全村有十几个自然村,梅香所在的石门便是其中一个。由于离百泉小学较远,石门便有了一个教学点,而梅香就是这个教学点唯一的老师。  相似文献   
8.
《收藏》2012,(7):156-157
傅山(初名鼎臣,字青竹,改字青主,又有真山、石人等别名)小楷《金刚经》传世鲜有露面。北京匡时2012春拍"明遗民书画专场"征集到一件傅青主的小楷《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年湮世远,精光秀骨,容庚小篆题册耑,邓以蛰为之不惜"米颠据舷",严群将之与傅山传世名作《百泉帖》并列为"傅书双绝",往圣先哲无不击节称赞。谈到傅山书法,人们常常会想到他论书"四宁四毋"的美学观点,想到他那恣肆飞动的狂草。在他的  相似文献   
9.
百泉园林     
鲁鸿  王晔 《上海集邮》2004,(3):10-10
百泉位于河南辉县市西北2公里苏门山南麓,因泉眼众多,故名。百泉园林位于百泉镇,由苏门山和百泉湖组成,面积3.2平方公里。 苏门山为太行山支脉中的一座山头。太行山中的各道水系沿着万仙山的石隙缝间向东挤压,到达苏门  相似文献   
10.
在宋明理学的发展史上,百泉书院占有重要的地位,以邵雍、姚枢、许衡、孙奇逢为代表的百泉儒士不仅创立了宋明理学,也发展、传播了宋明理学,使百泉书院成为宋明理学的发祥地和传播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