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故宫东华门外,游客们脚步匆匆,只为一睹金瓦红墙内的皇家气象。南池子大街136号院,却是常常在途中被忽略的地方之一。甚至连许多北京人也不知道,虽然毗邻故宫,但这座名为“皇史宬”的院子,曾经有何用途。如今,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以下简称“一史馆”)的主持修缮下,时隔21年,皇史宬重新对外开放,并且在壬寅虎年来临之际,借助互联网成功“出圈”,在市民网友的投票中摇身一变,成为新年里北京城新晋的第一批“网红”。推开朱红色院门,这座拥有488年历史的古建筑终于褪去神秘,真正意义上走入公众视野。  相似文献   
2.
"皇史宬"是明清两代用以存放皇家史册和重要资料的皇家档案馆,始建于明朝嘉靖十三年七月.皇史宬先后收藏过明清两代各朝的实录、圣训、玉碟、<永乐大典>副本、<大清会典>及经略、大将军印信等.明代皇史宬由司礼监管理;清代由礼部管理,设守尉、守吏,负责守卫和管理.  相似文献   
3.
正清沿唐以来旧制,新皇帝嗣位不久即下令为前任皇帝纂修实录。有清一代,包括《满洲实录》在内,共纂成从太祖至德宗11朝的12部实录。虽然每朝实录的纂修背景、纂修过程各异,但在长期的纂修实践中,形成了一套分工明确、衔接有序、运作高效的纂修程序。本文主要运用相关档案资料,对《清实录》的纂修程序作一系统考察。一诏修调人择定馆址按惯例,新皇帝继位后便筹备为前任皇帝纂修实录,主要包括钦定纂修人员,组建预修队伍;阐述纂修意义,提出纂写要求;择定馆址,并着手进行腾移修缮。  相似文献   
4.
正故宫博物院现藏大批玻璃底片,其具有历史影像载体与20世纪文物的双重属性,而且,这些玻璃底片尤其是古建类底片,对中国历史研究、故宫博物院院史研究、古建原状复原、古建保护与修缮、故宫整体保护、数字资源系统建设等方面工作具有重要的价值,因此,有必要对故宫博物院以古建类为代表的玻璃底片进行整理、保护与数字化。本文向读者介绍这批玻璃底片的价值,同时分析了未来玻璃底片保护方向。从辛亥革命到1925年故宫博物院成立,从故宫博物院成立再到新中国成立,故宫博物院的历史与新中国的历史紧密相连。借助一百多年前问世的摄影术,  相似文献   
5.
正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那些曾经的世事沧桑,一方水土的变迁,一代英雄的可歌可泣,一段段尘封的历史,一片片珍贵的记忆,如果没有档案,泛黄的记忆就会随风飘散。档案,就像一座桥,屹立在历史的长河之上,静观风云变幻,聆听岁月流淌,记录辉煌和耻辱,感受兴衰和变迁。她荣辱不惊,从容大度。不论是身穿甲骨、竹简,还是衣着纸张、光盘;不论是蜗居皇史宬、架阁库,还是荣登高楼大厦;不论是遭受焚书坑儒的伤痛,还是迎来现代文明的光辉照耀,都是一样地沉稳冷静,不卑不亢。她仿佛一位历  相似文献   
6.
故宫东华门外,游客们脚步匆匆,只为一睹金瓦红墙内的皇家气象.南池子大街136号院,却是常常在途中被忽略的地方之一.甚至连许多北京人也不知道,虽然毗邻故宫,但这座名为"皇史成"的院子,曾经有何用途. 如今,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以下简称"一史馆")的主持修缮下,时隔21年,皇史成重新对外开放,并且在壬寅虎年来临之际,借助...  相似文献   
7.
明代皇史宬张电题额说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9.
明朝末年,由于努尔哈赤的女真兴起于东北,使得中朝间途经辽东的陆路交通线受到威胁而中断,关闭了多年的中朝海上航线得以重新开通,从此再次成为中朝两国使节往来的主要通道,直到清朝亡明之前。期间,朝鲜使臣李民宬和赵濈所著的《朝天录》详细记载了中朝海上使行往来的路线,并对使节到达燕京后围绕仁祖反正展开的交涉活动做了实录式的描述,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0.
明王朝对于档案库的筹备建设大为重视,尤其是王朝中央档案库,是皇权高度集中的具体体现.从中央档案库的制度、规划中,我们可以“窥视”出一些明朝的统治手段及特征,可以从侧面了解明朝的思想文化制度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