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教育   33篇
科学研究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国外思想库的知识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经川 《科研管理》2004,25(6):23-27,12
目前关于“知识管理”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企业领域,即集中在企业知识管理和建立知识型企业的问题上。其实,在“知识管理”的概念产生以前,知识管理活动和知识型组织就早已出现。战后在西方发达国家产生的思想库,就是一种典型的知识型组织。本文从知识过程管理、知识成果管理、知识者管理和知识资源环境管理四个角度对国外著名思想库的知识管理活动作了一个初步的考察。  相似文献   
3.
晚清民初的上海,既是国家门户开放,中外观念碰撞的一大空间,也是竹枝词空前繁荣的一个胜地。如果说,条约口岸的地理空间造就了一大批条约口岸知识分子,那么,通过对于这一时期流传的竹枝词中夷洋等涉及民族观念词汇的语料库语言学分析,则可以较为清楚地看到在国家社会转型时期,这批条约口岸知识者的民族文化观念是如何由直呼为夷,到夷洋混用,再到去夷用洋,表达出自己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徘徊的心境,由此也可看到传统知识分子向近代知识分子嬗变的一个轨迹。  相似文献   
4.
公共知识分子,是具有学术背景和专业素质的知识者,是进言社会并参与公共事务的行动者,是具有批判精神和道义担当的理想者。本文从这一视角解读19世纪末20世纪初划时代的知识分子陈独秀,浅谈他身上具备的"公共知识分子"性质。  相似文献   
5.
大学学科制度发展史简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知识和知识者的视角,我们把大学学科制度的发展演化史分为四个阶段:中世纪大学时期、传统古典大学时期、近代大学时期和现代大学时期,然后分别考察了四个时期知识(学科)、知识者(主要是教师)和学科制度的发展变化情况。我们发现,大学学科制度历经了萌芽、发展和完善的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6.
日据时期台湾底层人民的遭遇,台湾人的民族性格、身份认同问题,以及更广阔的文化上的“孤儿意识”一直是台湾文学中一个重要的话题。《亚细亚的孤儿》中知识分子胡太明忧疑苦闷的生活历程。本文以胡太明为典型,从殖民社会中矛盾苦闷的知识者和身份认同的悲剧性悬置两个方面探析在特殊的台湾经验背景下,在现代与传统的纠结中,在对自我身份的思考与探求中,“自我”在冲突中如何被击败而最终走向悲剧性的幻灭;并试分析胡太明作为日据时期典型现代知识分子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7.
周银凤 《教师》2008,(22):114-115
郁达夫和安妮宝贝一个是现代文学大师,一个是当代网络作家,但他们的创作手法很相似,都是自叙传。他们都是处于社会边缘的知识者,他们的情感都很真诚,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抒发着自己独特的人生感受,同时他们都很关注社会人生。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对语文教学的批评中,一个重要的矛头指向就是教师过分信赖教材和教参,照本宣科,枯燥乏味,教学中缺乏自己的真知灼见和真情实感。在这种状况下,教师只是教材内容的传声筒。文本只是冷冰冰的,僵化的客观知识者之间是生硬的传达与被传达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现代思想史和现代文学史中,"娜拉"是一个无法绕开的存在.本文围绕现实中的几个"娜拉"事件,讨论知识分子们在女性解放问题上的态度和观点.在言说和讨论女性问题的公共空间中,表述了对"新女性"的理想性创造.而知识群体的分歧和启蒙的内在裂隙也由此显现.  相似文献   
10.
“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写作本无规律,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有各的风格,能给人以美感以情感颤动,或予人以知识者皆为好文章。然而,写作非与生俱来,个人风格亦需博采众长、广学诸家方可形成,学习乃为基础,为师者需指导学生以系统的作文教学,让学生从有规律的模仿、训练到无规律、个人风格的写作,此为作文教学之要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