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各国文化   1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石屏会馆     
石屏县位于云南省南部。北回归线内,距省会昆明237公里,僻处山区却有一高原淡水湖——异龙湖,城内水井遍布、水质极佳。在这南疆偏芜山岭夷汉杂居之地,石屏县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文风之盛,不让中原。自元明读书之风日盛,重教兴文之风醇厚,明清两代科举名人之多为滇省之最,云南唯一状元袁嘉谷就是石屏人士。300多年间出了举人638名、贡生760名、进士77名、翰林15名、经济特科状元1名。可谓:举人满街走,秀才家家有。五步三进士,对面两翰林。为了石屏子弟读书应试科考和商旅来往的需要,先后在京城、省城及省内思茅、蒙自、个旧、普洱等地设立了会馆十七所,其中以省会昆明的石屏会馆规模为最。  相似文献   
2.
周文华 《寻根》2013,(2):138-142
郑营村位于云南省东南部的石屏县宝秀镇一隅。 石屏县因为是古代云南军屯主要基地之一,故而渗透着一种浓郁的军屯文化气息。宝秀镇是一块美丽富庶的小盆地,四周青山环抱,环境清幽。明代曾驻屯十八伍,是军户屯聚的地方,故这里的村寨多以“营”为名,有“宝秀十二营盘”之称,郑营便是其中特点显著、传统风貌保存较完好的一个,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3.
<正>一、形成性评价的前提进行思想品德课形成性学习评价的探究,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的理念,应冲破以一张试卷定优劣的狭隘圈子,摒弃单一、呆板的学习评价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家长、教师的主动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4.
正云南省从2009年开始进行新课程改革,选修课的开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掌握云南省高中选修课实施的情况,发现开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我们选择昆明、玉溪、楚雄、红河、丽江、德宏等地区成立子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对高中开设选修课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具体调查的对象为:昆明市第八中学、昆明市第十四中学、官渡区第三中学、西山区第一中学、古城区第一中学、楚雄市东兴中学、石屏县第一中  相似文献   
5.
石屏县图书馆在2007-2011年间将得到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每年捐赠505万码洋的图书。用于支持县图书馆建设。2007年12月12日,首批捐赠价款505万码洋的18.3万册图书到位,这批图书将分配到各村委会“民兵之家”图书室,图书按制度定期流动。同时,2008年全县115个村委会都要建设“民兵之家”图书室。  相似文献   
6.
王仕好 《云南教育》2003,(21):16-17
石屏县职中是培养城乡职业技术人才的新型职业学校,有城区和乡下两个办学点,总占地面积321亩。办学16年来,坚持“科教兴农,脱贫致富,发展地方经济”的办学方向,在“三特”(办学有特点、专业有特色、学生有特长)上作文章,走出了一条贫困地区农村职业高中发展壮大的办学路子,使学校先后成为全国科教兴农先进学校,首批省级重点职业高级中学,云南省文明单位和文明学校,云南省创建文明单位工作先进单位,国家级重点职业高级中学。一、结合县情,办学突出特点学校从贫困县、农业县的县情出发,确立了“科教兴农,脱贫致富,发展地方经济”的办学方向,培…  相似文献   
7.
1少数民族古籍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中华各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创造和积累了独具魅力和神韵的优秀文化,古籍就是祖先为我们留下的优秀历史文化遗产之一。它延续着中华民族的根脉,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各民族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文化的相互交融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体系,少数民族古籍就是这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文学、历史、地理、经济、文字、艺术、医学、法律、哲学、农技、宗教、历法、军事、政治。流传形式主要有:碑铭、拓片、文书、档案、方志、谱牒、民俗、乡规民约和口耳相传的内容等.  相似文献   
8.
2008年10月20日至22日,红河州小学管理研究会的会员齐聚石屏县异龙小学,共商在构建云南现代教育体系的进程中,各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小学校长如何履行管理职能,提高管理效能,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红  相似文献   
9.
任佩 《云南档案》2007,(4):24-25
郑营,位于云南石屏县宝秀镇赤瑞湖南岸,依山傍水,景色秀丽。据史料载,600多年前,这里原是一个彝族聚居的小村落,名为普胜村。有位随明朝大军入滇的浙江金华人郑太武,落籍蒙自,几十年后,其子郑从顺由蒙自迁徙到石屏,见此地山青水秀,田畴丰沃,便举家迁居到这里,并将普胜村易名为“郑营”。明洪武年后期,朱元璋“移中土大姓以实云南”,令大批江南、中原汉民迁徒至云南,在此创家立业。郑营也从郑氏一族逐渐变成了一个多姓汉人杂居的大村落。[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石屏县投资16万元,影印再版了由袁嘉谷先生呕心沥血纂修、于1939年出版、共计14册的民国《石屏县志》。志书共印500套,采用优质棉纸竖排影印,由云南省图书馆古籍处手工装订成册,真实完整地再现了这套被时人称为"编辑之精,搜罗之富,当推滇省各县志之冠"的志书,实为红河州志坛盛事。袁嘉谷先生纂修的《石屏县志》,是石屏历史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