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0篇
教育   93篇
科学研究   6篇
各国文化   8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6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档案》2002,(4):1
"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跟上首都现代化发展步伐",是2002年全市档案工作会议确定的重点工作任务之一. 人类社会在科学技术的强劲推动下,正以惊人的速度跨入"信息时代".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利用,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电子文件.从殷商甲骨、秦汉简牍到近现代声像档案,档案载体已出现过若干次换代和更新.但是,电子文件的产生,决不仅意味着一种新型载体档案的诞生,而且也标志着人类社会记录信息、承载信息、传达信息、留存信息和开发信息的方式发生了革命.这场革命是纸张产生以来,是近现代档案学理论诞生以来,文书、档案工作领域最剧烈的一次变革,它直接影响着档案工作的运作方式、标准制度、基本理论乃至思维观念.  相似文献   
2.
在以竹筒木牍为书写材料的千百年间,我国人民不断摸索总结,既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要求的编联、书写道路,又对后世书籍的剪切、排版、印刷、装订以及文章体裁、行文规则等等形成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同时还是我们今天从事图书资料工作的同仁们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知识之一。“杀青”或以为用火炙干简牍,或以为文章书籍写定收笔不再改易。秦汉简牍实物所载文字字体有篆书、隶书、草书、古文。木牍书写前似曾用一种特殊液体涂抹,用以防潮、易于受墨而不致晕染。  相似文献   
3.
黄琴 《贵图学刊》2004,(3):35-36
中国历史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留下了丰富的历史典籍。本文叙述了古籍文献栽体的演变过程,进而提出要珍视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以增强民族的自信和自豪感。  相似文献   
4.
社科文摘     
李莉 《百科知识》2011,(1):56-57
<正>农历一月为何叫"正月"在中国古代,每年以哪一个月当第一个月,有时是随着朝代的更换而变化的。在汉朝以前,每换一个朝代,就往往把月份的次序改一次。据  相似文献   
5.
战国秦汉魏晋时期我国的书籍大都由竹简木牍构成。大批珍贵的古代简册实物证明,当时的简牍有长条形、长方形、楔形、棱形以及上圆下方形。棱形木牍有七个书写面者,易于制作,可以刮削,能反复使用。因简牍的长、宽尺寸不同,其所能容写文字的数量也随之不同。为能容写更多文字,人们加宽加长了简牍。每枚简牍的容字量突破一行增至两行后,又出现了七、八行甚至十行者。仍不能满足需求,于是有人用韦绳编联简牍成书,竖排版式由此产生。当时人称一部书为一编(篇)“书”,而“册”字是“符命”—封拜的文字凭证。  相似文献   
6.
基于百年以来出土的简牍文献,研究者已展开了大量研究。以简牍文献出土的地域为切入点,深入比较分析不同研究者对于简牍研究的主题特征,就会发现,不同地域出土的简牍文献特征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从而使研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主题。由于不同地域出土的简牍文献的研究侧重点存在着明显差异,由此构成了一个特征鲜明的简牍研究地域与主题分布的画卷。这一发现可望为简牍学在学科体系、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建设中,将不同地域特征纳入其中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7.
8.
卢巧琴 《学语文》2004,(6):46-46
我国古代用于文字载体的材料有许多种,如甲骨、青铜、竹木简牍、帛等。其中简帛的使用时间最长。简指的是竹简和木简,帛指的是绢帛缯绸等丝织品。书于简帛的文字涉及面广泛,为当时社会通用文字的代表,又由于丝织品价格贵,竹子相对便宜,南方又多竹,竹简在南方大受欢迎。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两个方面论述了秦系文字对西周文字的继承,一是考察先秦时期的文献记载,论述秦文化与六国文化以及文字虽有差异,但都是在西周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华夏文化,同中有异,是统一的。二是根据考古发现的文字进行比对,论述秦简牍书与先秦古文字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10.
秦汉简牍法律文献,以睡虎地秦简和张家山汉简中的法律文献为主体,此外还有龙岗秦简以及一些汉简中的散见法律文献等。这些简牍材料中的一些语言现象颇有特色,常用省称就是秦汉简牍法律用语的一个特点。通过文献资料考证,"斩为城旦"为"斩左止(趾)为城旦"的省称;"罚二月"为"罚资劳二个月"的省称;"院"为"越院"的省称,"夏"为"去夏"的省称;"去"为"去署"的省称;"典"为"里典"的省称;"老"为"伍老"的省称,又为"免老"的省称。明确这些省称,对于准确理解秦汉律文及了解中国古代法制,会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