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各国文化   1篇
信息传播   1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2004年4月12日 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在《60分钟》节目中向五角大楼发出通知,表示将要公开阿布格里卜监狱虐俘照片。  相似文献   
2.
2008年底,在美国总统大选即将揭晓的前几日,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记者采访了总统候选人巴拉克·奥巴马。在被问到有生以来最喜欢哪本书时,奥巴马说:  相似文献   
3.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的著名记者爱德华?默罗手持话筒在德军轰炸目标之一的英国广播公司的楼顶上,迎着敌机的狂轰滥炸,报道战况,他做的一系列以“这里是伦敦”为题目的现场报道,使爱德华·默罗名声大噪,也使人们充分体会到了现场报道的魅力。  相似文献   
4.
5.
王德健 《新闻窗》2009,(4):48-48
“新闻节目主持人”的概念,是1952年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编导唐·休伊特提出的。他用英文Anchor来表达,其原意是指接力赛中跑最后一棒的运动员,也是跑得最快、最具冲刺力的运动员。一提起节目主持人,首先就要想到“新闻节目主持人”,因为新闻在现今社会中无处不在,无孔不入,所以,新闻节目占据着节目播出的大头,而新闻节目主持人是串联整个节目的链条,在新闻节目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主持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整个新闻节目的播出质量。  相似文献   
6.
杨晓光 《新闻窗》2011,(3):70-70
20世纪40年代,在西方报业掀起了一股深度报道的热潮。随着电视采录设备的更新,广播电视新闻的理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广播电视与报刊的竞争也将目光投向深度报道。20世纪60年代,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推出的深度新闻调查节目《60分钟》成为热门节目。从90年代开始,在中国电视荧屏上出现了《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电视新闻深度调查节目。  相似文献   
7.
电视新闻主持人(Anchor)这一称谓是1952年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制片人唐·休伊特第一次提出的。现在通常所指的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是在演播室现场组织串联节目内容同时又能亲自进行新闻报道,从头至尾在节目中起着主导作用的电视工作者。  相似文献   
8.
萧富元 《教师博览》2009,(6):62-63,f0003
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60分钟”节目,曾经花了一整集的时间来介绍它:“把哈佛、麻省理工学院和普林斯顿加起来,就是它在印度的地位。”美国《商业周刊》则大胆下了这个定论:这所学校的毕业生,是“印度史上最热门的出口产品”。它就是印度理工学院(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没有老牌名校那种宏伟悠久的建筑,也没有新兴大学那些昂贵豪华的先进设备;它的历史不长,不过50多年,可是它的“产品”,却个个是盖上正字标记的质量保证。如今,它已从一所咖喱味浓郁的印度学校,  相似文献   
9.
博客:传统新闻界的梦魇亦或救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琦 《新闻界》2005,(2):114-115
2004年9月8日,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公布了一条爆炸性新闻:美国现任总统乔治·布什的出色服役记录实际经人粉饰!但十来天后,也就是9月20日,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却向外界承认他们的新闻来源子虚乌有,未经审核的文件导致了严重失实的报道①。随即,美联社评论CBS陷入重大丑闻,整个新闻界吃惊之余纷纷叹息王牌主播丹·拉瑟的晚节不保。但让他们更加震惊的是,揭开丑闻事件面纱的竟是一家博客网站,名不见经传的Scott Johnson与他的网友朋友们层层剥开了事实的真相,并最终迫使CBS站到前台向世人低下高贵的脑袋。一时间,焦躁、不安、兴奋、好奇………  相似文献   
10.
游敏 《新闻窗》2007,(2):85-85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的著名记者爱德华·默罗手持话筒在德军轰炸目标之一的英国广播公司的楼顶上,迎着敌机的狂轰滥炸,报道战况,他做的一系列以“这里是伦敦”为题目的现场报道,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